专题 市场分析 市场分析 机场安防

做好“智慧机场”守门人 探讨控制区通行证管理中现有问题与改进方向

■ 作者:汪润其 民航温州监管局空防处

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空防安全形势与新时代民航多元化的建设发展需求,控制区通行证作为民航工作人员进出机场控制区最重要的身份识别工具,是民用机场在落实安保措施完成安保链条闭环中无法绕开的关键节点。

1630031908815945.jpg

当前,“四型机场”建设正在稳步发展,其中一个关键就是“智慧机场”的建设。我对智慧机场的理解,就是机场必须像人一样,对各类情况主动进行感知、分析、处置,扬长避短,以最省力最便捷的手段完成生产运行保障工作。朝着“智慧”的方向走,一方面是要让旅客在机场出行时能够感受到便捷、舒适,另一方面,机场运行保障工作也要保证流畅、高效。如果把运行保障工作比作奔流不息的长河,那么安保工作就像是长河上修筑的水闸,通过一道道水闸的过滤,下游的“河水”才能更加澄澈。在确保安保“水闸”不影响或是能够提升运行保障工作效率,同时还能增强安保“水闸”的过滤能力,显然是建设“智慧机场”的目的之一。

控制区通行证作为工作人员在控制区内通行最重要的身份识别工具,是建设每一道安保“水闸”的关键基础。控制区通行证就是机场的门钥匙,某种程度上讲,控制区通行证就是“1”,其他所有安保工作都只是1后面的0,没有了“1”,再多的0仍然是0。抓安保工作,不能不抓好控制区通行证这个“1”。

相关法规

现行规章中,《民用航空运输机场航空安全保卫规则》中要求“申办控制区通行证人员应该通过证件使用和管理的培训”,《国家民用航空安全保卫培训方案》中亦有明确规定,非航空安保人员应在上岗后一个月内应接受与其工作职责相适应的航空安保培训,同时复训期限一般不超过24个月。另对教员资质、培训内容、培训课时等也有要求。这一系列要求,目的是为了保证所有取得机场通行证的工作人员均应具备一定的安保知识,以确保在工作时能够对某些人与事作出恰当的反应与处置。同时,《民用航空运输机场航空安全保卫规则》还提到“机场控制区应当有严格的航空安保措施,实行分区封闭管理”。

为遵照规章落实各项安保要求,机场必须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保证工作持续有效,从教员资质的保持、培训课件的更新、课程开设与人员流动的配合、控制区不同分区安保控制措施落实等方面开展工作。后文我将以温州机场为例,详述一个年旅客吞吐规模千万级的机场在机场通行证管理方面面临现状及之后可以采取的改进方向。

目前,为缓解温州机场在控制区通行证培训方面存在的压力,温州机场已投入使用航空安保在线培训管理系统,通过搭建平台将机场控制区通行证培训全部转移至线上,并通过相关技术手段确保培训、考核质量。近期温州机场连续发生人员、车辆未及时避让导致航空器主动减速事件。通过对上述事件调查发现,目前温州机场控制区通行证由机场公安制作发放,申办通行证的前置条件之一为提交所在单位出具的培训证明,该培训情况及证明的监督审核工作由机场公安负责。申办人取证上岗后,再通过航空安保在线培训管理系统完成《国家民用航空安全保卫培训方案》要求的安保培训考试,两个培训之间存在窗口期。同时,因机场建筑物理结构、运行保障工作特点等原因,部分控制区间的安保控制措施有效性不高,在日常检查中,时有发现一线工作人员因各种原因,前往未授权控制区且难以发现。

以上情况,不难看出当下温州机场控制区通行证管理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中有些属于个例,但其中部分可能普遍存在。基于此,我从安全管理,数据共享与协同,科技赋能三方面分享关于控制区通行证管理的思考:

一、现行控制区通行证管理未契合实际需求,因从简、从优

机场通行证管理核心在于流程,从机场通行证初次申办人员的经历看,依次要经过培训、提交材料、考核、取证、再培训,才符合要求。从温州机场情况看,申办控制区通行证的单位自行组织本单位安保培训,并在向机场公安申办证件时提供《安保培训证明》,从实际情况看,这种培训无法有效落实且难以监管,而《国家民用航空安全保卫培训方案》要求的培训完成时限是上岗后一个月内。从目的看,这两个培训都是为了使进入机场控制区活动的人员,了解航空安保的重要性,明确安保责任,提高安保意识,掌握并遵守机场控制区活动规则。因此,这两个培训可以融合并设置在领证之前,通过航空安保在线培训系统来完成培训及考核。这样能够起到简化流程,节约安保资源投入,同时将局方要求的安保培训前置,消除两个培训之间存在的窗口期,降低因管理原因造成不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二、消除机场通行证管理中存在的“数据烟囱、信息孤岛”问题

目前围绕温州机场控制区通行证管理共有三套信息系统,分别是机场通行证管理系统、航安安保在线培训系统和机场通行证门禁权限系统,分别负责着通行证管理的三块重要组成部分。由机场公安、机场人力资源部和安检护卫部管理。三个系统及数据库未联通,处于孤立状态,需要三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对数据进行反复录入、核对,数据只是从纸质版变成电子版,插上了腿,但是没有跑起来,服务意识已经提升,但信息化却相对落后,严重影响管理效率和监管质量。因此,控制区通行证管理链条上各单位要将“以共享为原则、不共享为例外”作为第一原则,真正让数据流动起来。因使用培训系统的单位众多,更需要构建跨单位的数据协同思路。数据协同是指为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在整合相应系统时, 不同单位、部门协调配合完成对数据的定义、传输、存储、检索、分析、应用等工作。对于参与各单位、部门而言, 跨部门数据协同直接影响安保及其他相关工作的能力和质量。

温州机场控制区通行证系统

三、现行通行证技术难以满足安保需求

按照《民用航空运输机场航空安全保卫规则》要求,机场控制区应当有严密的航空安保措施,实行封闭式分区管理。其中,从航空器维修区、货物存放区通向其他控制区的道口,应当采取相应的安保控制措施。从规章要求可以看出,不同控制区之间都应该存在一定的控制措施,以满足封闭式分区管理,防止未授权人员进入不同控制区。在具体场景中,因为建筑物理结构、运行保障特点等情况,部分不同控制区之间无明显分界标识,且设置物理阻拦装置或人工值守方式操作性不强。

行李分拣区与停机坪两个区域间无有效安保控制措施

那么或许可以构建一个智慧安保防范圈,将控制区需要重点防范的分区纳入,利用该区域的摄像头自动抓拍人脸,AI自动判别人员是否拥有该区域通行权限。也可设想在每张控制区通行证中加入定位功能,当证件进入控制区后自动启动定位功能,若该通行证定位在未授权区域,系统自动提醒后台人员处理。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人员进入未授权区域的可能性,提前防范那万中存一的可能性,尽早消除可能发生的安保隐患。

结 语

“敬畏生命、敬畏规章、敬畏职责”三个敬畏是打造“智慧机场”的原生动力。规章与职责既是要求,更是目的,不是苛求,而是期盼。要充分借鉴最新的管理模式,整合最全的现有资源,引入最新的创新科技。只有不断的探索新出路,运用新技术,提升安保水平,才能更加有效助力民航持续安全,真正满足广大人民和党对我们的期望。

【机场安防网】

Related posts

清华计算机系研究团队披露处理器严重安全漏洞

一潼

77载峥嵘岁月 再见,流亭!继往开来,你好,胶东!

一潼

民航综合统计调查制度(2021年)

一潼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