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检防爆 行业资讯

记在以色列遭遇的一次尴尬离境安检

在动身去以色列出差前,一位来自以色列的朋友特别郑重其事地“警告”我:要做好心理准备,因为以色列人通常很“粗鲁”(rude)。我还有些纳闷:为什么她要这样评价自己的同胞呢?但工作结束后在特拉维夫机场准备乘飞机回瑞士的时候,我经历了大约是有生以来最令人感到羞辱的一次安检经历,于是深刻理解了她当时的建议。

  那次经历总计耗时约一个半小时,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一是盘问,即从踏入机场大门那一刻起,总计有五轮“关卡式”的盘问,每一轮问的问题都差不多,大约10几个,包括:你叫什么?你来干什么?谁请你来的?你来之前是干什么的?回去之后干什么?在以色列期间你都干了什么?诸如此类。答到最后一关时,我几乎已形成条件反射。

  第二个部分是安全检查。我很“不幸”地被抽中做重点检查,也就是说,我要将随身行李中的所有东西逐一取出——注意是所有东西,包括准备换洗的内衣,摆放在一张长条桌上,供工作人员逐一翻阅,并逐一回答每个东西是做什么用的。说来有趣,在此之前,我从未想过有一天自己会将换下来的贴身衣物以这种方式公开示人。我好奇地问工作人员,“重点检查”的人员是随机抽取的,还是有什么“遴选”的标准?他说是随机的。但我注意到,被抽中的人几乎全为来自东亚、东欧和俄罗斯的乘客。但愿是我想多了。

  第三个部分是丢东西。我被告知,一个我随身携带去过世界各地的小电动剃须刀是违禁物品,不能带上飞机,要么丢掉,要么托运。我选择了托运。而身旁一位同样在经历这一过程的俄罗斯女乘客的行李中装着的她在以色列国内买的死海泥(美容用),却被安检人员直接丢进垃圾桶,说是托运也不行,必须现场直接扔掉。那位女乘客眼圈一红,立刻哭了出来。

  耐人寻味的是,临近结束,安检人员问我是干什么的,我说我是大学老师,他的态度似乎立刻发生了180度大转弯,开始跟我道歉,说这样的繁文缛节耽误了我的时间,并欢迎我以后再来以色列。我笑着答,道歉是不必了,但我大约也不会再来了吧。

  有了这次经历,我大约明白了什么叫作“功亏一篑”。以色列政府的高效廉洁、特拉维夫的开放多元,以及耶路撒冷的古老神秘,都给我留下了如此美好的印象,更有对这个命途多舛的国家的尊重。但离境安检的这次经历,无论出于国家和地区安全的考虑多么令人可以理解,都在事实上将上述美好的印象破坏殆尽。这一过程中的一些若隐若无的种族主义和等级观念,更令人脊背发冷。一个国家的形象,不光体现在“面子”上,更要体现在制度的安排、人性的关怀、细节的设计等“里子”上,否则一个微小的罅隙都可能令很多人辛苦构建的大厦瞬间倾颓。

  当然,这来源于我的个人经历,似乎并不足以向其他热爱以色列或对以色列感兴趣的人推广。但从一个跨文化交流的观察者的角度来看,这一过程中的确有些东西十分发人深省。

来源:新京报

Related posts

第四届西南地区机场专职消防队技术技能竞赛在渝举办

一潼

2022年民航空管系统年中工作会在京召开

一潼

天津滨海机场全力推动航空物流中心建设

一潼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