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市场分析 市场分析 热点透析

初探疫情下的机场安全运行

■ 文/李谨

李谨配图2.jpg

自2020年2月我国爆发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机场安全运行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主要体现在机场在开展安全运行的同时要兼顾考虑防疫需要。

本文着重探讨疫情对机场的安全运行带来怎样的影响与挑战?如何在疫情影响的状况下做好安全工作?这也是当前每一个机场应当思考的问题。

一、疫情对机场安全运行带来的问题与挑战

疫情爆发致使机场运行流程发生了变化,机场的很多运行环节要加入防疫环节,为此,机场应当将防疫环节纳入到管理流程并变更原管理要求。按照变更管理的要求,在发生变更时应当对运行流程变化所带来的风险进行评估。而评估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去考虑:

一是对人员带来的影响。由于新冠病毒的危害性,爆发的不确定性,以及控制难度较大。此方面着重点:

1、人员培训。

人员如果没有开展系统的防疫知识、防护技能培训,很难胜任。一旦不能胜任原有岗位的工作,就会给机场的安全运行带来风险,特别是公共卫生安全的风险会增大。

案例分析:今年在某机场爆发的传染事件,就是由于在国际货运航班保障的过程中,人员防护不足而被感染,致使机场爆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而停航。

2、管理人员对疫情影响研判不足,没有及时制定合理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对策,导致运行中防控不到位。

3、人员防护用品的配备和使用,如使用不当也会带来风险。

二是管理标准方面的风险。这主要体现在大多情况下,机场通过下发多项制度来规范疫情下的安全工作,没有形成系统和体系。而此次全球性疫情的发生将会对机场的运行带来长期性影响,机场各部门未及时根据变更管理要求及时修订管理文件、作业文件、预案等,导致运行中出现随意性、无规则性。

三是设施设备的问题。一方面是设施设备的缺失,出现疫情后,很多机场并未考虑配备防疫使用的设施设备;另一方面是对涉及可能沾染病毒的设施设备应考虑进行防护或者消毒。在消毒过程中操作不当很有可能导致设备的故障或者是损耗,比如:安检设备和防爆设备;再者就是有些设施设备有可能会因为疫情防控而停运,给机场运行带来一些影响,比如中央空调系统。

四是环境方面。主要考虑对未消杀的区域进行暂时封闭与隔离。比如:保障过国内高风险、国际航班旅客的区域,在未进行消杀前,应采取禁止进入措施。

五是给培训带来的影响。原来机场的业务培训均以开展线下面授式培训方式为主,效果较好。但随着疫情的爆发,开展人员聚集性培训的可能性大幅降低,很多业务性培训都转为线上开展,但由于目前线上培训的模式与内容还不十分完善,培训效果不尽人意,这也导致了机场防疫培训等工作带来较大的影响。

从以上五点来看,疫情从各个方面的确给机场的运行带来新的挑战。

李谨配图1.jpg

二、疫情伴随下机场安全工作的开展

1、修订标准

机场要兼顾疫情防控和安全运行,首先必须修订管理要求、工作流程和作业标准。

一是管理文件的修订。根据民航局下发的防疫的指导文件以及要求,明确防疫的管理职责,特别是安全运行部门应当确定由谁来开展疫情的防控工作,在疫情措施落实、防护要求、应急处置方面应当承担什么管理责任?比如:机场飞行区管理部门应当明确部门的某一科室作为疫情的主管部门,负责疫情工作措施的落实检查、信息传递、人员培训管理,以及应急预案修订等工作,从而从组织层面上确保疫情防控工作能够落实到位,并深入细节。

二是工作流程的调整。由于防疫需要,机场很多工作流程中不得不加入新的环节,以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比如:物流公司,在保障国际进港货物和货舱行李时必须加上人员防护、货物消杀、停放专用货舱等新环节;航空器监护工作除了对靠近国际航班的保障人员、车辆、物品、旅客、机组进行管控外,还要对防护不到位人员进行劝离等,这些新的职责要求,应根据实际要求编入到岗位的作业文件中。

三是防疫作业标准的完善。自从防疫工作开展以来,机场吃了不少亏、走了一些弯路,当前,无论从民航局、地方政府层面,还是机场单位都在不断调整应对措施,从实践检验成果来看,结合实际制定出机场的防疫措施和标准是开展好防疫工作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对扫码测温的处置,对于健康码、行程卡异常旅客的处置程序,以及不配合扫码、扫卡的这些旅客的处置,这些新的工作流程,均需加入到新的作业文件当中。

2、开展培训

新标准有了,流程也明确了,要落实到执行环节必须要开展有效的培训。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防疫工作的培训有一定难度,特别是针对风险较高的国际航班保障的保洁、搬运岗位人员,往往这些人员素质不高,但接触的物品都是高风险,为此,要把参与航班保障人员培训好还要下一番功夫。

一是转变观念,要把防疫的思想和安全保障的意识融合在一起。防止只注重保障运行安全而忽略了防疫工作的开展。其实防疫工作也是公共卫生安全,是安全运行的一项特殊而重要的环节,只不过平时大家更多层面上只关注了运行安全,殊不知公共卫生安全一旦失守也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试想一个机场如果爆发公共安全事件,那么就不可能有旅客来乘坐航班,更不会有效益,因此要将这样的安全意识灌输给员工,引起员工的重视。

二是培训方式的转变与培训质量的提升。传统的培训是可以开展大规模、群体式的面授培训,但疫情发生以后,员工聚集性群体培训的可能性大幅降低,这种面授式线下培训的开展不利,导致有些业务知识及相关信息传递不到位。而线上培训方式的转变还没有十分完善,有效降低了培训的质量。如何创新培训的模式是值得思考的。

当线下培训方式转变成线上的培训方式,首先,要考虑的是培训的组织、培训的内容和形式变化,这也是培训工作要重点考虑的,特别是培训形式。如:线上的培训应该怎么去互动?怎么组织学员去演练、练习?这是组织线上培训需要深入探究的,而最终的落脚点是培训的效果。

其次,选择什么样的线上培训的软件也很关键,一般要选用互动流畅、有考试模式、多人互动模式的线上培训软件会显著增强培训效果。

四是演练应考虑加入疫情防控的环节。比如:机场消防部门开展落地航空器事故救援的演练,情境设置就可以考虑国际进港航班降落时发生颠覆,从而引发火情,消防出动救援。救援时消防队员如何开展疫情防护工作?救援组如果开展疫情防护救助?在穿着防护服的情况下如何开展救援工作?等等,这些都是以往救援工作中没有涉及的新情况,机场消防部门应该如何处置?等等,这就需要多推演、多练习,这样才能确保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3、定期开展风险评估 

机场运行环境的变化要求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工作,不断发现运行风险并进行有效管控,从而实现疫情下的机场安全运行,达到民航局提出的人物同防要求。

一是对人开展评估。

首先对工作人员履行防疫要求。要时刻盯住人员的自我防护、在保障航班时的防护、在特定空间内的防护、在特定时间段的防护四个方面。

随着德尔塔病毒的肆虐,以及表现出来的隐蔽性强等特点,国内航班的保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民航局的文件实施二级防护。工作人员在人员密集的空间、狭小空间活动时也必须做好防护,同时必须关注好关键时间点的防疫,比如:吃饭时间、休息时间、员工聚集时的防护等。

其次对员工落实防疫措施的质量进行管控,特别是国内中高风险、国际航班保障的2个固定,4个指定措施的落实,以及对出现红、黄码,体温超高旅客处理程序的执行,消杀工作与航班保障逻辑顺序等等,这些工作都应进行严格的监控,以确保防疫措施得到执行。

二是对工作流程的评估。

应定期对工作流程进行评估,确保各保障环节的安全。比如:对外航国际航班保障评估时,进港保障完毕,工作人员是否应该换防护服?有的机场并未细致考虑。如果保障完进港航班,未及时换掉防护服,那么地服、监护、机组等穿着污染过的防护服和出港旅客接触,就有可能发生感染概率。诸如此类的问题应定期开展评估,并不断地完善,确保工作流程更为科学合理。

三是对疫情防控开展与安全运行融合的评估。

从飞行安全、运行安全、空防安全中与疫情防控有交集的点开始评估,评估交集出现时两者兼顾的措施是否考虑周全?是否得当?

就空防安全来说,比如:机场安检站移交公安携带违禁品的旅客时,我们的安检人员、公安干警应当怎么防护?选择的办案室是否应当独立?使用之后是否应当消毒?办案时无关人员是否不允许进入等等,这些都是在办理安检移交过程需要考虑的细微环节。再比如:在机坪运行安全工作中,如果出现国际航班延误,旅客集体冲击机坪事件时,处理人员除了按照应急处置程序开展工作外,应当如何及时展开防护工作?机坪工作人员的站位应当如何自行实时调整,保持时刻处于上风口的位置,以免因风向问题造成传染事件发生;处理人员与旅客、行李发生接触后该如何处置?防护不到位的工作人员靠近处置区又该怎么处置?等等。

从以上分析看,疫情下的安全工作,只有多靠前思考,多设身处地思考病毒在各个细节部位会造成的影响,才能更好地开展好安全工作。

【结语】

从当前疫情发展的情况看,民航安全工作与疫情防控还会长时间交织在一起,而作为民航人,应对新形势、新挑战是我们的责任担当,只有更好地去分析疫情带来的影响,以及将防疫工作与当前安全工作更好地融合,民航安全运行才能长足发展。

【机场安防网】 

Related posts

保障天府国际机场顺利开航投运 西部史上最大空域调整实施

一潼

2019年度中国航空运输协会民航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公示

一潼

数字机场中心与民航强国

一潼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