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回顾2016展望2017

农历新年已过,年末岁初乃回顾与展望之时,人如此,行业亦然。2016年是全面深化改革谋篇布局之年,也是“十三五”开局之年,2017年是我国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之年,国家如此,民航亦然。

  忆往昔,方能展宏图。2016年,我们一起走过。

  提速谋篇布局。2016年,民航全面深化改革在顶层设计方面加速推进。在5月份颁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民航改革工作的意见》的基础上,民航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年内召开了十二次专题会议,分别在提升安全监管能力、提升枢纽机场集散功能等十二个方面对民航“十三五”规划乃至民航强国战略目标的达成做好了谋篇布局。

  严抓安全管控。2016年,中国民航总体空防形势良好,未发生重大及以上安全事故。但以“10.11事件”为代表的多起运输航空事故征候和以“7.20飞机撞桥”为代表的多起通用航空坠机事件时刻提醒着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安全第一”不松懈。抓好民航安全管控工作永远在路上,将事后追责和严管转变为过程和机制管控。某品牌型号手机的第一时间禁运,彰显了民航安全管控的全球同步。

  助力行业发展。2016年,中国民航运输发展态势良好。首都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超过9000万人次,稳居全球第二大机场。上海旅客吞吐量超过1亿人次,成为全球第五个进入亿级人次航空俱乐部的城市。预计总周转量仍将稳居世界第二,不断缩小和美国的差距。民航不仅是重视行业本身,还通过进一步提升适航审定能力,发挥对以C919、ARJ21为代表的国产民用飞机的国内外取证的支撑作用,通过助力航空制造业加速升级,更好地发挥民航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产业的作用。

  践行真情服务。2016年,中国民航全力提升服务质量,突出旅客的感知性和获得感。航班延误治理工作常态化,在空域资源供需状况矛盾日益加剧的情况下,航班延误率趋稳向好。随着民航运输迎来“大众化”时代,民航服务品质受到了挑战。航空公司和民航机场紧扣“真情服务”的主题,一改以往运动式、评比式的抓服务质量的“面向上级”的套路,更加注重一线员工服务意识和技能的提升,以服务效果让旅客能体验得到为目标的“面向旅客”的行动。

  加速国际合作。2016年,中国民航全力配合国家战略,发力打造空中“一带一路”。民航运输具有鲜明的国际性,“飞出去”是民航服务国家加强对外经济贸易合作的首要任务。配合“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稳步推进,民航的国际合作显著提速,尤其是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边航权谈判渐入佳境。助力国内航空公司增加在国际市场的资源投放,为我国与更多国家的政治、经济、贸易、文化等交流架起“空中之桥”。

  夯实行政能力。2016年,中国民航全力增强行政能力建设。民航局行政审批服务大厅于6月份启用,标志着民航行政由“审批型”转变为“服务型”,通过民航行政办事的“窗口化”增加了“透明度”。行政能力提升的根源在于党员领导干部。民航局通过落实“一岗双责”、开展“两学一做”、狠抓“从严治党”,对民航领域的腐败问题坚持零容忍和高压态势,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清理整治民航领域的腐败问题。

  整体协同和价值共识有待加强。2016年,民航领域有些领域亟待加强。问题导向应成为民航整体协同水平再提升的有效方法。面对民航发展各种难题时,应正视之、分析之、解决之、归纳之,积极示范以协同之法解发展之题。价值共识急需形成,改革是行业发展动力,法治是行业发展准绳,价值观则是动力之源、准绳之标。民航党建亟需发挥在价值观形成中的引领作用,为中国民航的发展指明方向。

  展宏图,方能踌躇满志、继往开来。迎接国际政经环境的新动态,面临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中国民航如何撑好全面深化改革的帆,如何掌好依法依规行政的舵,乃关乎中国民航长远发展之大责任。2017年,我们还需加倍努力。

  强化铸就民航安全监管能力。“安全第一”是国家对民航工作的基本要求,中国民航应肩负“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历史责任感,始终将“安全”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航具有鲜明的国际性特征,面对来自国内外日趋激化的安全形势,民航安全监管能力需要与时俱进地持续强化,方能让党和国家放心、让人民群众安心。

  充分发挥枢纽机场集散功能。民航对区域经济外溢性效果显著,而这种拉动经济发展的“引擎功能”在北上广等枢纽机场示范效应尤为显著。“要想富,先修路;要想强,上民航”是民航对经济拉动作用的生动写照。扭住进一步强化发挥机场特别是枢纽机场集散功能的“牛鼻子”,带动更多干线和支线机场改善和增进对地方经济的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机场所在城市的全球通达性和资源投送能力。

  切实提升运行信息监控能力。在大数据、物联网技术日渐成熟的当下,民航安全监管的重点将转变为对运行信息的实时监控和对发现安全征候的及时处置,以过程持续安全确保运行结果安全。

  着力增强空域资源保障能力。随着中国民航近三十多年的快速增长,行业发展瓶颈已悄然从地面转为天空。在我国现行的空域管理体制下,在继续加强军民融合释放潜在民航运输空域的同时,更需提升民航空域资源的保障能力,力争最大限度突破空域紧张瓶颈。

  以“真情”重铸民航服务品质。如何提升民航旅客的“获得感”?唯有“真情服务”。用民航服务的真情,创造旅客优悦体验的实感,用真情把优悦服务传递给民航旅客和民航员工,积极践行“人民航空为人民”的行业宗旨,努力将民航重新塑造成为交通运输业真情服务的标杆和旗帜。

  服务国家战略夯实适航审定能力。大飞机已经成为“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项目,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作为重要战略产业的中国民航,应该以提升适航审定能力为抓手,做好对国家战略的专业保障。

  全面完善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民航运输以其快速性、机动性、灵活性的鲜明特征成为国家应急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急处置不仅是能在民航事故中为国家和人民挽回损失,而且还要在海外撤侨、抗震救灾、维护主权等紧急情况下,践行好国家意志、完成好国家任务。

  构筑多维度的通航服务能力。诸多原因造成了运输航空和通用航空发展的极不均衡,但也为通航能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全新增长极提供了空间。实现“两翼齐飞”的关键是提升通航服务保障能力,并且不是某点某面,而是全方位的、综合立体的。

  创新建设民航行政管理能力。全面深化改革史无前例,挑战前所未有,民航行政管理部门应最大限度地简政放权,摒弃条块思维和既得利益,尝试建立行业审批负面清单机制,最大限度地降低行政管理对企业经营行为的约束,构建运用市场配置民航核心资源的机制。这也是能真正实现民航廉政安全的制度安排。

  培育增强民航科教支撑能力。中国民航发展要依靠人才,依靠能适应民航发展客观需求的各领域专业人才,归根结底还是要依靠高水平的民航科研和教育能力。应持续加大在民航科教领域,特别民航重点科技攻关和民航专业智库建设方面的投入。这乃是奠定民航强国战略智力基础之举,也是投资中国民航未来之举。

  2016年,我们蛮拼的,拼出了今日的成绩。2017年,我们仍需加倍努力,共创民航明日的辉煌。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民航人。

来源:民航资源网 作者:綦琦 

Related posts

机场安检“奇葩”说

一潼

海南空域改革先进一步 低空飞行当天申报当前起飞

一潼

引入临时航线对航路网络优化影响分析

一潼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