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检防爆 市场分析 新品新技术 每周推荐

毫米波进入机场瓜熟蒂落只欠标准东风

——应用后安检员或将减少50%

近日,记者从航天科工集团三院35所(以下简称35所)了解到,毫米波人体安检仪不光可以有效、快速检测出藏匿于人体中的非金属物品外,还可以大力减轻安检人员的工作强度,例如原机场安检通道需要6名人体安检人员,而应用毫米波人体安检仪后,可降低为3名,从而用技术真正实现减员增效和智能高效的安全运行。

据该所王正豪处长介绍,针对人体实施安检的传统安检设备主要是金属探测,而毫米波人体安检仪采用毫米波成像技术,具有全覆盖特点,也就是说可探测包括金属、非金属等物品,特别是对藏匿在衣物下的物品,传统安检需要搜身才能发现,既耗时又耗力,而毫米波却不用动手搜身就可以发现,只要是跟人体皮肤有差异的藏匿物,理论上都能检查出来。

据了解,由于早期的军工技术基础,该所早于2012年就成功研制了基于毫米波成像技术的安检设备——HiSC人体安检仪,产品具有对被检人员三维立体成像功能,除了能快速探测出传统的刀具、枪支等违禁品外,对于新型违禁品,比如3D打印的枪支、陶瓷刀等很难检测的物品也易如反掌。完成这些探测只需要人在机器中抬起胳膊两秒中就可以了。

“它很安全,经国家权威部门检测证实其辐射比手机还小100倍以上,可以说几乎没有辐射;另外一个特点是速度快,2秒以内就可以成像,5秒钟完成图像传输与处理,检测全过程也只需10秒内”,王正豪表示。

据悉,目前,Hisc人体安检仪其前端硬件成像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这主要得益于早期35所大量地运用毫米波、微波、雷达等技术实现地形、地貌、建筑物的成像研发及应用基础,因此,Hisc人体安检仪与国外相应产品的差距仅为后端检测识别及处理。

“我们在成像技术上,一点也不输给国外,只是后端算法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毕竟国内在毫米波技术的研发时间还比较短,加上目前应用还处于初期,后期算法升级需要大量图像数据的积累,这都是需要时间沉淀的”,王正豪如是说到,“与军工应用相比,技术都是通的,只是针对不同的应用要做一些不同的适应和改进”。

从探测方式上,毫米波技术应用于安检领域可以分为主动探测和被动探测,主动探测即过检人员在机器前或机场内部时机器对过检人员进行探测,而被动式探测主要是人员通过某一通道时机器自主完成对人员的探测,目前,投已应用的毫米波安检设备大多采用的主要是主动式毫米波技术成像技术。其主要原因在于被动式探测使用起来容易受到空间电磁波设备的干扰,从而影响探测效果,而且成本较高。

由于主动式毫米波在人体安检上具有的种种技术优势,使得国际方面早已对其进行了率先应用,“我们在监狱、法院已经开始销售了,未来公安、高铁、机场未来都未会是应用的主流市场。就国际机场来说,美国、欧洲正在普及,亚洲的部分国家和地区也已经投入使用,可以说,毫米波在全球机场处于普及之势。”

而对于国内来说,目前,安检设备进入国内机场投以应用均需要通过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的检验认证,由于标准关系,国内机场应用毫米波人体安检设备一直受限,但近两年,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一直在牵头加紧制定毫米波人体安检设备标准,预计不久后该项标准即可以落地。

“我们的产品已经达到实际应用的水平,对机场而言,目前只等标准出来了,”王正豪表示,“该标准出台后,毫米波人体安检设备将陆续进入安检应用,会逐步替代现有的所有人体安检模式,国外也是如此。比如:早些年美国机场在3-4个安检通道后部署一台毫米波人体安检仪,对嫌疑度大的旅客进行抽检;现在很多安检通道都已经开辟了毫米波安检通道,旅客可以自主选择人检还是机检;以后成熟了,可能会完全替代现有模式。现在我们的安检通道一般是6个安检员,如果完全替代的话,3个就够了,减少一半”。  

   中国机场安防网   刘文艳/文

Related posts

2017生物识别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赵辛

安检产品技术发展历程及智慧化发展现状

一潼

国内首台自主研发波音737MAX模拟机完成组装!浦东机场综保区打造航空全产业链

一潼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