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明在第六届中国民用机场安全(安保)大会上就科技创安促进机场平安发展的做法和体会,分三个方面与大家进行了精彩地交流与分享,为与会机场提供全新借鉴。
一、广东机场集团安全发展的现状与战略
广东机场集团是广东省国有大型综合航空运输服务保障企业,下辖广州白云、揭阳潮汕、湛江、梅县、惠州和韶关6个机场和非航公司10家。2017年,所辖机场保障飞机起降55万架次,旅客吞吐量7412万人次,货邮运输量181万吨。其中,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6583万人次,全球排名第13位,国际及中转旅客分别占比24%、12.5%;货邮吞吐量178万吨,全球排名第19位。
今年4月26日,国内最大的单体航站楼白云机场2号航站楼正式启用,配套的华南地区最大综合交通中心(GTC)也同步启用,白云机场正式迈入“双子楼”运营时代,为广东经济快速发展架设了一条质量更高的空中之路。按照国家建设“民航强国”的总体部署和广东省加快推进“民航强省”的建设要求,着力打造珠三角5个机场、粤东西北4个机场的“5+4”机场格局(即:重点打造广州白云、深圳宝安、珠海金湾、惠州、珠三角新干线机场五大机场;粤东西北地区重点建设揭阳潮汕、湛江、韶关、梅县4个机场),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打造珠三角世界级机场群,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为此,广东机场集团确立了推进广东民航高质量发展、争创世界一流机场集团的发展战略,确立了安全发展、真情服务、科技优先、智慧升级的建设与管控战略。
二、广东机场集团科技创安理念与路径
道不可坐论,事不能空谈。新时代、新思想、新要求的今天,安保反恐形势持续严峻复杂,安全生产要求日益严格精细,传统的安全管理思路和方式,已不足以应对。我们经过系统调研、多方论证,确立“精准定位,网格定责,立足于实战,布局于常态,以物防为基础,以技防为依托,以人防为核心,全力实现防在地面的总体目标”作为构建“平安机场”的整体思路,提出“科技创安”,出台工作方案,以“科技创安、智能防控,信息支撑、情报助力,地空一体、密切协同”为主要任务,以“找准短板、创新思路,明确路径、系统设计,以干为先,加快推动”为实施路径,加速推进“科技创安”三大体系:一是视频监控的“四化一期”,内容是图像高清化、技术国产化、覆盖全域化、应用智能化、保存期90天;二是安全信息的“联动运控”,内容是全区域覆盖、全流程监控、全过程可干预、全链条可救济“一体化协同”;三是科技产品的“智慧创新”,内容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应用。
通过“科技创安”,加快现代信息科技与安全生产融合度,全面提升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领域的科技含量,推动智能装备等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确保增量提质增效;通过“科技创安”,运用科学技术成果补齐人防和物防存在的短板,提高机场空防安全和反恐安保智能化水平,打造持续的平安机场;通过“科技创安”,推动安全工作“稳中有进、稳中求好、稳中创先”,提升机场一体化综合管控能力;通过“科技创安”,将机场运营管理各元素有机融合起来,更加妥善解决安全与效益、安全与正点、安全与服务、安全与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创建世界一流机场集团。
三、广东机场集团科技创安的成果与未来
(一)“四化一期”布下天罗地网
我们以“非常态、超常规、快投资、高质量、速见效”原则,推进“四化一期”各项工作。建设飞行区全景视频,实现飞行区停机坪、远机位视频全景实时监控;安装苍擒无人机侦测防御系统,实现对白云机场东跑道南端直径8公里扇区范围,飞机起降的低空空域候侦测和预警;改造安防监控设施设备,对机场围界、道口防冲撞、周界防侵入报警装置进行批量改造;完善运行监控系统,开展廊桥视频监控补盲工程,实现廊桥视频监控全覆盖。升级机场门禁系统,与视频监控系统联动控制,实现对进出机场隔离区和机场内重要区域的人员准确识别、记录、控制和管理;加设道路卡点和抓拍系统,实现对布控车辆、假牌套牌、道路交通状况等实时监视、自动预警、轨迹追踪;应用人脸识别比对系统,实现人像自动识别、动态追踪系统。
(二)“联动运控”集成立体防控
新时代争创新突破,一是在机场领域,重点建设全省机场一体化运控指挥平台。作为该平台重要组成部分的公安应急指挥中心和白云机场AOC运控中心已经分别投入使用。机场公安局应急指挥中心新建反恐情报和指挥一体化平台,实现情报一体化、可视化指挥;升级公安视频云(防控)平台,融合视频、人脸、卡口等多项手段,实现对机场人、车、物流实时掌握;应用移动警务、治安信息采集平台,实现传统警务走向移动警务新时代。白云机场AOC运控中心完善BY-ACDM机场协同决策系统,实现地面运行指挥更安全高效;应用可视化智能指挥决策系统,实现全区域、全流程“一体化”管控;升级增强型全景视频监控系统,实现机场运行管理更加可视和“无死角”;设置多点触摸指挥台等一批现代化的指挥设备,实现运行指挥更高效精准。两个中心通过信息系统双向联动和物理坐席双向进驻等方式,实现两个指挥实体、两套人员机制、两套信息化平台的高度融合、高效联动。
二是在经营平台领域,建设能源运行安全监控平台,实现对地下管网规范化、自动化、智能化的管理和应急救援指挥。三是在建设领域,以先进的“互联网+”概念、强大的信息处理技术和大数据应用为基点,建立覆盖施工工地的视频监控信息网络,全景动态式监管安全施工,实现管理效率和监管层次全面提升。四是在云平台领域,建设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实现“法定自查”的信息化管理。
(三)“智慧创新”助推枢纽升级
近年,国内各主要机场都在探索打造智慧机场。我们立足自身,出台智慧机场总体行动方案,提出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深度应用机场领域,打造“智慧机场广东模式”。2017年10月20日,我们与中国民航信息集团、中国民航大学、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在智慧机场示范工程、智慧机场实验室、珠三角世界级机场群协同发展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2018年2月8日,我们与浪潮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云计算、大数据应用、智慧管理、促进智慧机场推广应用等方面开展战略合作。
去年9月28日,白云机场“机场通”正式上线。今年,我们信息科技公司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航显系统在2号航站楼应用,系统首创国内“2+X”语言显示模式。白云机场2号航站楼也广泛应用乘车、安检以及登机人脸识别设备;自助值机、行李托运设备;行李分拣系统;货架式早到行李储存系统;安全生产移动专用AP;安检、海关智能机器人;出入境智能自助系统;视频智能分析等新科技,成为国内首个大规模使用自助设备的机场。目前,我们正携手战略合作伙伴打造一体化大数据中心,打造一套全覆盖、多手段、体系化、数字化、智能化的一体化安全防范技术平台,持续集成完善安防围界、视频监控、生物识别等安防系统。
当然,空防安全,没有最安全,只有更安全,安全是永远不能掉落的“接力棒”。新的平台和中心凝聚了新科技、新力量,是我们加强安全整体管控,统筹运行资源的重要举措,是我们推动机场率先在安全生产领域实现“听得到、看得见、用得上、摸得着、管得住、打得赢”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