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市场分析 市场分析 智慧机场

“民航机场群智慧运营重点实验室”创立四年成果丰硕

“太方便了,只要刷一下脸,就可以在机器上查询到自己的航班信息,还可以查看前往登机的路线,戴着口罩它也能认出我!”来自浙江的方女士在首都机场第一次体验导乘导航设备后不由赞叹道。

为进一步助力民航强国建设,为广大航空旅客提供更便捷更全面的服务,近年来,民航机场持续加码科技创新,成功创造并落地了多项让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智慧化成果,“民航机场群智慧运营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就是其中之一。

2017年12月,重点实验室成立。它是民航局认定的首批民航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唯一依托机场成立的重点实验室。成立至今,重点实验室不断提高自身科研水平,成功培育出了多项创新成果,形成了成熟的规划管理和队伍建设模式,大大提升了民航行业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已成为业界公认的高产“科技创新孵化器”。

25.jpg

研究接地气 解决“卡脖子”难点

2018年底发布的《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行动纲要》指出,民航强国战略的八大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培育引领国际民航业发展的创新能力”。在服务好“四型机场”建设及民航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如何切实解决民航发展中出现的“卡脖子”问题,并形成“接地气”的研究成果,成为重点实验室的研究重点。

安检通道的科技创新是最能让广大旅客有直观感受和切身体会的。在这方面,首都机场的“高效安检通道”已规模性投入使用,大大提高了旅客的过检效率。这种新型的高效安检通道,由“5+1”条高效安检通道组网并行运行,在国内首次实现了通道内全流程安检信息的自动采集和关联绑定,有效提高了旅客过检的有序性和安检安全性。重点实验室测试发现,高效安检通道的单通道过检旅客高达376人/小时,与普通安检通道通过量180人/小时的能力相比,过检效率大大提升,受到了广大旅客的广泛好评。

在生产运行内部环节,重点实验室推出了“智能资源管理系统”“生产运行智能管理系统”“ACDM系统”“'1-2-1'智慧安全管理系统”等切合首都机场实际运行需求的重要系统产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重点实验室推出的首都机场“人像智能识别预警系统”首次实现人员的秒级连续轨迹追踪功能,多次辅助疾控工作人员进行确诊旅客和密接人员的轨迹倒查工作,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作出了巨大贡献。

据了解,截至目前,重点实验室共承担“综合交通运输与智能交通”等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3项,取得省部级科技创新一等奖2项、二等奖与三等奖各1项,发表学术论文139篇,取得实用新型专利14项、外观设计3项,申请发明专利3项,可谓硕果累累。

规划发展 绘就科技创新“蓝图”

从航空运输大国到航空运输强国,再到多领域民航强国,最终到全方位民航强国,在民航局提出的新时代民航强国战略进程中,每一步都离不开科技创新这个“助推器”。有规划的科技发展道路是民航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绘就好科技创新的“蓝图”,才能更好地指导重点实验室的前进方向。

重点实验室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其终极目标就被确定为“建设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机场群智慧运营技术研发基地和民航领域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重点实验室的发展是首都机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民航强国发展战略和服务四型机场建设的重要途径。

立足行业发展和企业创新,重点实验室在基础理论研究、前沿技术探索、共性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落地等方面持续发力,在致力于赋能企业科技创新的同时,增强行业发展实力。同时,作为首都机场股份公司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规划也被纳入首都机场股份公司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统筹管理。

重点实验室的发展分为建设期、发展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现阶段正处于发展期,目标是进入成熟期后引领行业发展,建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根据其编制的《民航机场群智慧运营重点实验室未来发展规划研究报告》,重点实验室将针对机场群智慧运营中亟待解决的行业问题,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基础技术为支撑,以机场群智慧协同运行体系和运营模式、枢纽机场智慧运营管理和保障技术、枢纽机场智慧服务技术、机场群智慧运营信息协同技术为四大研究方向,推动机场群的智能化、网联化、协同化发展。

吸引优秀人才 构建科技创新链条

在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东南侧不远处的中国服务大厦里,有一块“民航机场群智慧运营重点实验室”的钢制牌匾,推开旁边朱红色的大门,就进入了重点实验室的实验区。这里是实验室智慧运营和服务保障研究的核心区域。在电脑前聚精会神地敲击键盘的,就是重点实验室专业的科研人员。

重点实验室现有研究人员72名,其中高级职称人员占比达70%以上,40岁以下的青年科研人才占重点实验室队伍总人数的50%以上,65%以上研究人员拥有硕士学历,因专业的高精尖而荣获了“民航科技创新团队”称号,其中多名骨干还荣获民航局科技创新人才称号。重点实验室还设立了实验室开放基金,鼓励并支持相关研究力量围绕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开展研究工作。

本着“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原则,重点实验室从行业实际应用需求出发,于2018年面向社会发布智慧机场技术发展白皮书等开放基金课题9个,吸引了来自北京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国民航大学、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等多家高校的数十位教授、专家团队牵头参与研究,助推行业发展,目前已研制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行李追踪数据服务原型系统等多项重要成果。

实验室还建立了访问学者制度,鼓励和支持对外开展合作交流。自成立以来,重点实验室已组织5名学者前往国外知名大学进行访问,并且安排智慧机场建设团队先后赴二十八所空管国家重点实验室、深圳宝安机场、广州白云机场、华为公司开展深入调研。同时,在首都机场集团内部,重点实验室先后举办了多场科研培训,为指导实验室工作开展注入了新思路。

与此同时,重点实验室与民航科普基金会、华为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华为公司成立联合实验室,并联合20家相关单位,共同组建了民航机场群综合交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全面构建产学研用科技创新链条。

以梦为马,久久方可为功。经过近4年的发展运营,民航机场群智慧运营重点实验室已初步建成集理论研究、系统仿真、测试验证和成果孵化于一体的科研实验研究中心,打造出了以非凡的科技软实力构建而成的智慧化创新体系。

重点实验室作为以科技创新引领智慧化发展的一个缩影,这些年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民航局、首都机场集团的科学指导和各兄弟单位的鼎力支持。在民航强国的发展道路上,重点实验室的全体科研人员将继续奋发图强,不断创新,为民航事业的蓬勃发展作出更卓越的贡献。

来源:中国民航网,通讯员:杨文慧、朱方洁 报道

Related posts

民航5G时代,机遇、赋能,信息安全挑战与应对建议

一潼

2015全球航空货运竞争力分析

赵辛

浅谈安全管理体系如何在支线机场落地

一潼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