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市场分析 市场分析 机场安防 热点透析 解决方案

机场航空安保管理体系(SeMS)的有效运行

■文/李谨

2009年民航局下发了《SeMS实施指南》预示着国内的航空安保管理体系(以下简称SeMS)建设的开始。随着该《指南》的下发民航各企业也先后着手建设SeMS。

2011年6月民航局下发了《全面开展航空安保管理体系(SeMS)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民航企业在2012年12月31日前运行一个符合要求的SeMS,全国各机场航空公司开始全面建设SeMS。

但在建体系的过程中存有很多疑问,比如这个体系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是不是国外做SeMS,国内也要做SeMS,符合国内的国情不?怎么能有效的运行体系?……有这些疑问也情有可原。因为之前很多民航企业也做了“三标一体”、安全管理体系(SMS),但建了那么多的体系,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明显的效果,失去了建体系的实际意义。

从国际的运行质量体系的经验来看,通过科学的体系管理方法,的确能使企业的运行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因此如何有效运行体系才是建一个体系的关键抓手。

李谨1-1.jpg

一、 目前影响体系建设和运行的一些因素

要使体系有效运行,首先我们应解决现有体系建设与运行时存在的主要问题:

1、体系文件编制不结合实际、不全面

一方面,目前,国内大部分机场均已通过安保审计,审计后有个很奇怪的现象:各机场的安保方案实际内容大同小异。虽说安保工作程序基本一致,但这种相互抄袭很有可能造成机场安保方案与机场的实际运行不一致。

存在这类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在建体系编制文件时,很多文件并未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很多企业在编制文件上的操作做法是:一是聘请咨询公司人员编写,但往往外请的咨询公司其人员对企业的实际运行并不是非常清楚,最终导致编制的文件脱离实际运行,操作性差;二是参照范本、指南编制,很多企业拿到一个范本后,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把别人的名字替换为自己的名字,这样张冠李戴的做法,只能造成手册基本失去操作性。

另一方面,体系文件编制不全面。主要体现在文件虽编制了《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但体系运行的很多要素在《管理手册》中出现了,而在《作业指导书》中确未体现。

比如:《管理手册》中的风险管理要素,手册中写得很全很好,但在部门和岗位的《作业指导书》中只字未提,这使得高层制定的要求下级并不清楚应该如何做,导致体系运行要求不能在具体工作中得到实现。

再比如:《管理手册》中要求定期开展危险识别与风险管控工作,但在二级部门或者岗位的文件中并未提到什么人、什么时候、如何开展危险识别,对识别出来的危险如何评价?对评价出来的风险如何管控等等要求,导致风险管理出现逐级脱节的现象。

此外,实际操作中还有个导致文件操作性不足的原因就是:编写文件的人员是新手的问题。很多企业指派刚参加工作的人员编制体系文件,虽说这些人员个人素质较高,但能力不足,实际操作经验和体系运行知识都缺乏,他们编制手册更多的是借鉴和参考,并不能结合机场实际深入地编制体系运行文件。因此,编制手册的人员一定要找有工作经验,并经过培训的人员,或至少有一个这样的人员为核心。

2、体系文件编制后使用效率不高

早期民航要求企业建立安全管理体系SMS,各企业也按照指南的要求编制了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但文件的编制仅仅是一种应付的行为,手册完成之后也是束之高阁,一放就是几年,那些文件就是各企业应付检查的挡箭牌,当别人问起时,总能自豪的说,我们的建立了安全管理体系,我们编制了手册。而且还有部分企业认为文件完成后体系就建立了,就万事大吉了。

3、培训滞后

体系文件编制之后,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要开展就是培训,高管应当清楚《管理手册》的运行要求;中高层管理者不但要清楚《管理手册》要求,还要清楚《部门手册》的运行程序;岗位员工应掌握《作业文件》的操作程序。但实际情况是很多企业忽视体系运行方法的培训,即使有培训,培训只针对在管理层或是少数人,具体岗位人员并未参加系统的培训,导致体系的运行要求最终不能落地。

同时,培训课件的设计上也较为笼统,一般通过拿来的和现有的一些课件进行组合,而未结合企业自身的运行实际编制课件。部分的培训教员自身对体系运行还不清楚,因此,所讲的体系运行都是理论对理论。

4、体系运行管控工作开展不力

以SMS来看,很多建了SMS的企业,对体系运行实际运行效果的控制并不到位,主要PDCA过程管理的方法未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表现在如下三方面:一是风险管控、目标指标管控、绩效管理、培训管理、文件管理、应急管理等项目中,缺乏动态管理意识;二是体系运行中的安全评估、管理评审等关键管控活动未有效开展;三是运行结果未纳入绩效考核。因此,导致体系运行只停留在表面,并未达到全面、深入的程度。

二、如何让体系运行具备有效性

针对上述存在的体系运行的问题或是难点,应当开展对应的管理活动,让体系真正得到有效运行。

1、编制符合机场实际的文件,特别是作业文件的编制要紧密结合部门和岗位的工作实际,做到“写我所做”。

在体系运行中有这样的说法“三分文件,七分执行”,因此,作业文件的编制应尽量全面,编制时应掌握一个原则——凡是该部门和岗位应知应会的体系运行程序、安保工作程序、设备操作原理、应急处置程序等都应编制在作业文件中,并设计好作业文件的检索目录,使作业文件真正成为部门和岗位在日常运行中的业务指导文件。

2、文件编制后,应当定期进行评审,注意及时进行更新、修订相关内容,保持文件的持续性和可操作性。

同时,岗位的作业文件应当放置在岗位的工作现场,员工遇到不清楚各类程序时,可以立即查询。

此外,岗位的作业文件可用作岗位培训的教材,对岗位员工进行不间断的培训,使员工熟悉本岗位的各项工作要求和操作程序,这样作业文件才能真正发挥其效能。

而作业文件的使用也应当进行适当的培训,较为完善的作业文件,就是一把好用的工具,工具在使用前应当教会员工,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发挥工具的作用。

3、在抓SeMS培训工作方面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挑选有经验的教员,知晓体系运行的原理和体系各要素运行的方法,特别是掌握目标管理、风险管理、质量控制、绩效控制等要素运行原理,实际运行方法。

二是针对不同层级制作重点不同的培训课件。

针对管理层主要是培训,体系要素运行原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如何让体系有效运行等管理方面的内容。

针对基层的培训课件应当结合实际操作,编入案例进行说明。

比如:针对岗位人员的培训,就不能讲太多目标、指标如何分解,安保管理体系的定位,安保体系怎么运行等管理方面的内容,而是更应侧重于如何完成工作指标,岗位风险管理如何做,岗位的质控怎么开展,发生突发情况如何应对。这样才能使员工清晰地知晓自己在体系运行中承担的任务。

三是培训的最终目的是要让管理层知道他在体系的运行中管什么和怎么管,基层员工知道怎么把要素的运行落实到实际操作中。

4、体系运行起来后应开展好各类管控措施,其中要重视安保评估工作的开展。

安保评估是体系运行的较为有效的控制手段之一,评估工作应定期开展,作为机场来说应当明确一个部门开展此项工作,开展的频率可考虑每月一次,评估包含了人员工作状况、人员培训情况、安保设备的使用和运转情况、安保工作程序的落实情况、安保质控开展情况、环境对安保运行的影响等。

通过评估对机场安保体系和工作状况进行较为全面评价,分析每月安保工作状况和运行风险,提出下一月的安保工作重点,保证机场安保工作的持续有效。

安全绩效与考核,也是控制体系有效运行的有效手段之一,此项工作应建立在体系目标、指标管控的基础之上,有了合理的绩效指标,就能判断体系运行状况如何,并能结合完成情况对参与人进行考核。

从以上描述可看出,为避免让SeMS建立之后失去实际运行的效果,我们应当立足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首先通过分层文件的编制,实现体系运行贯穿于企业各层级的基础;其次,在各部门形成管理和使用工具,并开展系统的培训工作,告知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如何用工具,实现体系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充分运用;再者就是体系运行轨迹的控制,管理层在体系运行起来之后,应当采取各类控制手段,保障体系的运行尽量不偏离设计的轨道。

以上的管理过程,是笔者在参与体系建设和运行中的一些想法,仅供参考。

【相关链接】:中小机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思考

欢迎实力企业就机场航空安保管理体系(SeMS)建设解决方案供稿!

民航安全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投稿邮箱:307262276@qq.com


Related posts

首都机场安检员揭开冒用证件“神秘面纱”

一潼

禄口机场率先 开展无人机安防

一潼

民航局:禁止旅客机上使用Note7 充电托运都不行

赵辛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