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信息 人工智能 技术应用 新品新技术 机场反恐 访谈

超级战警来啦~【机场安防网】带您探秘炫酷黑科技智能头盔——专访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战略经管总裁顾新宇

光启,一家以超材料技术为尖端装备赋能的高科技公司,近期发布了一款不同寻常的“警用智能头盔”产品,并高调而赋有仪式感地交付了进博会800余套投以应用,为第二届进博会的成功召开提供了坚实的黑科技安全保障。

光启1.png

怎么样?!是不是一看到光启“赋能尖端装备”这个强大背景时,大家就会联想到:戴上这个“智能头盔”,警察立马就会变身“超级战警”?小编想说:在某总程度上是这样的。为了让小伙伴们充分地了解这款炫酷的黑科技产品,小编近日特地到访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简称:光启),并有幸采访到了光启战略经管总裁顾新宇先生。

以下为采访详情,分享给大家。

轻便舒适抗击打、智能交互、护眼隐蔽,赋能佩戴者“大智慧”

机场安防网:想请您谈谈光启刚刚推出的“智能头盔”是一款怎样的技术?有哪些功能?

顾新宇:感谢来访。首先跟您介绍一下我们这款智能头盔的情况,可以说这款头盔充满的黑科技,诞生了一款全面智能化可穿戴的单兵装备。那么它到底有哪些黑科技呢?

首先,它是一款基于“超材料”技术整体设计形成的产品。

“超材料”我们目前主要应用在一些尖端装备上,为尖端装备赋能,现在是把面向尖端的技术赋能在安防的这款产品中。从“超材料”来看,你需要什么样的能力,我可以逆向帮你设计出来。

光启3.png

以这款智能头盔为例,你需要它很轻,需要它的防护能力很强,这时候怎么办?大家可能会想到用“碳纤维”材料来制造。如果纯用碳纤维来制造的话,虽然可以解决它的轻和强度问题,但是它的韧度就不够了,它的性能也不够。比如:在遭受打击的时候,可能“盔体”本身没什么事儿,但是人就会受伤。那么,既要轻又要能够很好保护人体,就需要设计出来一个不同的配方组合出来的、全新的能力,这就是我们这款“智能头盔”超材料的本质内涵。

经过我们的配方和编制之后,经过多层不同工艺的叠加,这个“盔体”虽然只有180克的重量,但是它的抗打击能力超强,可以承受重达三公斤的钢锥从一米高的地方自由落体猛然撞击头盔时,佩戴者依旧毫发无损,这就是基于“超材料”黑科技带来的震撼效果。

同时,加上其它的智能配套装备,这款头盔的全部重量保障在1公斤左右,这使得佩戴者在长时间佩戴过程中会始终感觉舒适。这是其一。

其二,我要介绍的是这款“头盔”的智能化。它能达到什么样的智能化能力呢?

后台的大数据、智能化算法通过这款产品,可以为佩戴者赋予很多智慧,比如:可以做人相比对、车牌识别比对、可以看不同的证件等。也就是说,只要佩戴上这款头盔,就给了佩戴者一种“火眼金睛”的感觉,让佩戴者的眼睛和耳朵都得到了极大的延伸,这种赋能可以让佩戴者感觉马上变成了一个“超级警察”,这种感觉是非常美妙的,它让每一个佩戴它的人感觉很兴奋,很愿意佩戴。这是它在“全智能”上体现的。

为什么说它是全智能的呢?因为除了上述的智能识别功能,我们还给它赋予了很多智能能力。包括:智能翻译的能力,智能语音交互的能力,双语翻译的能力,导航的能力等等。

比如,在很多国际化的应用场景下,面对国际友人问路等情况时,就可以通过佩戴的智能手表直接进行双语的交互,通过智能头盔佩戴的耳机可以传来翻译的声音,然后,佩戴者讲的话可以通过智能手表的外放功能翻译给国际友人。不光是英语,还有其他语言也可以进行翻译。这是我们智能化的一个典型能力。

再比如:它的指战交互能力。佩戴者可以把现场“第一视角”的影像信息通过直播的方式直接传递到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就有指战交互这种直接的感觉。特别是在一些没有视频监控覆盖的盲区,或者非常重要的区域突然出现了问题,但没有视频监控的环境下,指挥中心如何了解情况呢?就可以通过这款智能头盔进行移动视频的直播来实现。

同时,智能头盔在指战交互的全程都采用了语音命令交互的方式,彻底地解放了前端作战人员的双手。比如:现在有很多产品,智能终端、智能手机,也可以实现这些智能工作,但是要占用手,而带上这款头盔,手就被解放出来了,这也是“智能头盔”的一个优势功能。

其三,这款“智能头盔”的续航能力很强,可以达到带电工作72小时。智能识别的工作状态下,可以连续工作3小时50分钟,开启直播的情况下,大量数据需要相互传送的情况下可以工作2小时50分钟,这就是我们续航能力的提升。很多智能眼镜需要带条线连接到手机上供电应用,但我们的智能头盔在这个问题上就得到解决了。

其四,“智能头盔”的护目镜。这个“护目镜”是经过非常精心的设计,它的抗打击能力超强。

我们实际测试了,用每秒200米速度的钢珠去轰它也不会开裂,用汽车碾压它也不会有任何损坏,或者反复折它也不会坏。这有什么好处呢?我们看到一些场景下对佩戴者眼睛的攻击,有的用激光、有的用钢珠、有的用弹弓,护目镜对佩戴者就起到了这种保护作用。

当然,我们现在这款还没达到防激光的保护功能,下一个版本就会增加这项功能了。

为什么称之为“黑科技”,它是用一个“护目镜”的基底设计,之后需要什么样的功能,我们就配不同的图层,一层层叠加,它就像一个夹心饼,一层层夹在一起它就有这样的能力了,诸如:它的抗打击能力、它的防护能力、它的防激光、防掰弯,还有它可以防指纹(它表面镀了一层防指纹能力的材料),同时它还能防雾,比如:冬天天气冷,佩戴者会有哈气出来形成的雾气,防雾功能在此时就有效地发挥了作用,不会影响佩戴者的视线……我们通过诸多这些精妙的设计来提升它的实战能力。

我们“智能头盔”的这款护目镜还有一个典型的特点,就是无级变光调色能力。比如强光进来的时候,护目镜可以把光自动调节程柔和的程度;在夜晚光线条件不好的情况下,又尽可能的把光放进来。这部分技术也充分与AR眼镜进行了配合。AR眼镜就可以将光线调节到人眼非常舒适的状态下,AR眼镜和护目镜结合到一起使得佩戴者感觉很舒适,不会觉得眩晕,也不会觉得刺眼。

光启2.png

其五,来自人体工程学和安全的顶级设计。

为了这款“智能头盔”符合人体工程学和保证佩戴者安全的双重考量,我们专门聘请了给军队和飞行员设计头盔的顶级设计师和德国设计设计师,来完成“智能头盔”的全部设计。

一是舒适度。佩戴“头盔”最大的问题的就是舒适度,要保证佩戴者长时间佩戴头盔的同时,不会产生任何的不适感,这是很难的。为此,我们和公安、特警反复讨论、摸索,最终采用了“重心云图”和亚洲人体骨骼的匹配设计的设计思路。其中,“重心云图”简单的理解就是头盔重心坐落在以头盔实际重心为圆心,半径为5mm的球体中;也就是说,整个全盔体的重心偏差不超过5毫米。这样,在人站立时,可以保证头盔重心位置与人头部几何中心位置在一条轴线上,让佩戴者有最大程度的舒适感。

二是细节设计。“智能头盔”的卡扣设计是由德国设计师来担纲的,是可以单手操作的吸附式卡扣。单手一按就能扣上,单手一推就能打开,这样一个小小的设计就能够在紧急情况下救命(急救时可以迅速打开)。

其六,实战中的隐蔽功能。在机场等主要的交通枢纽,有时候警务人员需要隐蔽。比如:查人,戴一个智能眼镜盯着每个人看大家都知道你在干嘛,但这款“智能头盔”是一个正常保卫人员正常佩戴的东西,你根本看不到他在看谁,在无感的情况下就可以进行人员的排查。

此外,我们这款“智能头盔”是很自由的,在各种工作的场景下都可以适用。比如:佩戴者可以在执行巡逻任务的过程中,执行人脸或车牌识别的任务,同时又不影响巡逻的任务。

而且带上这款“智能头盔”即威严、帅气、又有震慑力,也没有任何违和感,实战效果特别好。以上就是我们这款“智能头盔”非常典型的几大特点。

安防实战成果丰硕

机场安防网:“智能头盔”目前的发展方向,以及应用领域都有哪些?

顾新宇:这款装备首先是从公安体系的合作这个方向上开始入手的,也就是它当前主要应用在公共安防领域。我们的设计和功能都是贴近公共安防、反恐、治安这些环境下应用的。

其实,这款装备在正式发布之前就已经参加了国庆70周年的上海安保工作了,并在上海第二届进博会上交付了800余顶头盔,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战果。

光启5.png

在第二届进博会短短的几天时间里,这800顶“智能头盔”采样了160万人次的特征,化解了近300起风险事件,包括我们知道的一些涉枪涉暴人员,甚至车辆后备箱装着各种武器进来的,均被这款“智能头盔”“拿下”了。它在安防监控方面取得的战果非常多,包括逃犯等人员的风险识别,它的实战效果得到了极大的认可。

智能头盔在机场领域的应用

机场安防网:智能头盔在机场里都可以应用在哪些领域,会发挥怎样的功能优势?

顾新宇:上海进博会期间,上海机场公安也应用了一部分我们的智能头盔,主要应用在安保方面。

根据反馈,机场是一个综合的交通枢纽,它的特点是:人流密度很大、安防要求等级极高。在这种场景下,如何快速度发现安全问题或安全隐患,并及时缓解或处置是首先要考虑的。而警方通过佩戴智能头盔,在以往正常巡逻、正常安保工作岗位上就可以实现自动、无感的对过往人群、车辆进行采样和智能识别,同时,也可以进行身份证、驾驶证的采样和识别,这样就可以起到充分的预防、识别风险的作用。

二是,如果在下飞机的人群中有需要抓捕和布控的人员,那么,也可以佩戴这款智能头盔进行第一时间的识别,效果非常好。

三是,在摄像头和安检覆盖不到的周边场景和区域,“智能头盔”就可以作为一个机动的手段,进行灵活机动的部署。

整体上,我认为还是非常的实用的。

将率先切入垂直领域,率先切入5G时代

机场安防网:未来咱们还需要拓展哪些领域呢?

顾新宇:这款“智能头盔”给了我们极大的启示,并带来了未来可穿戴装备很多的发展方向。由这款“智能头盔”进行的实践、探索,我们认为已经取得了的很多成功经验,目前来看,作为可穿戴的单兵装备,可以接入任何一个平台,赋予它什么样的数据,就能给予它什么样的智慧。

下面我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在安防领域,我们给它需要识别的人、车这些数据让它去智能比对,它就有这样的能力;在建筑领域、消防领域,比如在一个建筑物里面,需要看到哪些防火点、管线或这个区域有哪些井盖,给它相关数据,它就给你带来这些智慧;也就是说给它什么样的数据,它就可以应用到什么样的场景和领域当中去。可以说,它从平台的角度极大地延伸了前端人员可穿戴设备的能力,让佩戴者根据不同的场景获得不同的能力,是一个非常好的,基于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智能赋予到每一个单兵装备的技术,这是个非常好的特点。其次,它能够延伸到“智慧中心”的人,让后端人员变成了“千里眼”、“顺风耳”,就是指战一体化,这个方向我们认为是非常好的一方面。

光启4.jpg

很多人都在探索5G来了,下一代的智能终端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眼镜、手表、手环、手机各种东西,其实现在这款“智能头盔”带来了很多新的思路。

为什么呢?刚刚说了有了这种头盔或头戴式的装备,它解决了什么问题?供电的问题、佩戴的舒适度的问题、减重的问题、人体工程学这种感知各种问题都解决了。这些问题解决后,下一步就要实现可穿戴装备从哪些领域切入的问题。

为什么很多人对智能眼镜有些质疑了?刚提出这个概念的时候,大家都觉得这是个非常好的方向。到现在,谷歌把它下线了,后来微软也宣布暂停这方面研发。那么,他们到底遇到了什么问题?我们经过自己的实践多少感受到了大家面临的这些挑战:如果不解决佩戴舒适度的问题或这种工程学的问题,很难做一款让大家都喜欢戴的装备。比如:现在智能眼镜解决不了供电的问题,它就得拖一根线取电;解决不了配重问题,眼镜就会往前压迫鼻梁,会很不舒适;解决不了散热问题,眼镜腿就会烫皮肤。这些问题解决不了就很难做到合适的应用。但是,我们这款“智能头盔”目前来看可能更专业化,方向是比较细分的、比较垂直的。

其实,无论如何,我们都认为,面向未来,这种可穿戴的终端设备可能确实是率先从垂直领域专业化切入的。

通过一系列探索,我们解决了这种工程学、人性化、舒适度等综合性实战问题后,大家才慢慢积累出来该怎么办的问题。并不是说这种“智能头盔”是一个另类,只是以“头盔”为载体,为“头戴式”的穿戴设备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实践。

我们在上海的应用过程中,用了4G和5G网络对比。虽然我们没有用5G模组的芯片,而采用无线CPE技术方式(CPE,英文全称为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直译:客户前置设备,实际是一种接收移动信号并以无线WIFI信号转发出来的的移动信号接入设备,它也是一种将高速4G或者5G信号转换成WiFi信号的设备,可支持同时上网的移动终端数量也较多),但实战效果确实存在明显的不一样。比如用4G可以再2秒内做出反应,当然基本也是秒级反应,只是有些情况下需要2秒作出反应,但用了5G网络,基本都在1秒以内做出反应,它的反应速度非常好。所以,我们这款“智能头盔”在5G网络应用中也起到了先导作用。它的大数据量、视频的直播需要大带宽、低时延这些应用就和5G的整个产业发展特点很好地结合到了一起。

未来服务全社会

机场安防网:这款“智能头盔”下一步会实现哪些功能和计划?

顾新宇:从方向上,毫无疑问,它肯定会朝着更轻薄、更舒适、安全防护能力更强的方向上发展。

从通讯能力上,目前主要基于现有的4G网络、公安专网,未来会朝向5G通讯方向去发展,这也是毫无疑问的。

在智能化的能力上,未来面临着不同场景的使然,也就是说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丰富不同的智能功能,这是可以期待的。

从市场发展的角度上来讲,它先立足于公共安防、反恐领域,后期,它的研究方向可能仍然朝向专属的应用场景,比如:应急、城管、建筑工地的勘测和管理等方面,这都是可研究的方向和领域,肯定是若干个垂直市场,当然,最后一定是走向“服务于全社会”。也就是说,未来这种头戴式的可穿戴平台经过不断的改进,可能每个到百姓都可以用到。

通过顾新宇先生对“智能头盔”深刻的讲解与介绍,小编对“光启”感到由衷的钦佩与赞叹!“智能头盔”是当下警用移动终端产品中“新星”,市场上也不乏类似的产品,但真正把“智能头盔”细节做到如此极致的、让人“惊叹”的,可能也只有“光启”。

Related posts

旺季运输 库尔勒机场创新装卸模式

一潼

大型机场基于TD-LTE专网技术的无线智能 指挥调度系统介绍

一潼

周界防范 “拒敌千里之外”的第一道防线

一潼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