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信息 人工智能 市场分析 新品新技术 智慧机场 解决方案 访谈

未来已来:有一种眼镜,一切皆有可能——智能眼镜在民航的应用及未来

如果用一部眼镜就可以实现重点人员筛查、一张脸走遍机场、VIP旅客的服务、远机位登机二次筛查、机场施工的安全监管、机场重点区域隐患排查、远程救护、远程维保等多重功能的话,那么,这就是智能眼镜。智能眼镜的到来或许将全面激活机场的静态数据库,让所有的数据不再静止,智慧唾手可得只是时间问题……

前不久,举世瞩目的大兴国际机场正式通航,各种高科技的应用可谓是引领了智慧机场的发展方向,其中,东航和南航地服人员率先应用了具有AI+AR功能的智能眼镜(以下简称智能眼镜),炫酷的外形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那么,智能眼镜是一款怎样的技术?有哪些功能?可以为民航及机场提供哪些层面的帮助和服务呢?为此,【机场安防网】特地联系了国内五家智能眼镜厂商,一探究竟,以下为智能眼镜技术及其在民航行业可以实现的功能,以飨读者。

受访单位与受访人介绍(以下根据受访次序排名,非商业排名):

北京阿龙法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COO  赖梓畅

北京亮亮视野科技有限公司安防事业部总经理  李文江

北京悉见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总监  满光波

安徽睿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唐能

谷东科技有限公司CTO  毛鹏轩博士

“脑补”智能眼镜“基本功”

1、技术形态:

智能眼镜为一种新兴的、可穿戴、便携式的人工智能设备,当前分为两种技术应用与展现形态:AI+AR智能眼镜与单纯的AI智能眼镜。前者集合了AI与AR显示技术,后者没有显示功能。

(1)、AI即人工智能技术,是智能眼镜的主要技术,就是在智能眼镜中嵌入了人工智能的算法,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人工智能分析处理。

(2)、AR即增强现实技术,即利用光学成像技术,将真实视觉信息和虚拟图像信息“虚实叠加”的技术,即将有用的虚拟信息投射到真实空间中,现实感知功能。也就是说可以直接在眼镜前端显示文字、图像和视频信息,以及在现有场景的画面上显示虚拟信息。

2、二者区别:

目前两者的主要区别集中在外观、显示、价格上,对于技术性能等的区别要根据用户实际需求自行判断。

(1)、外观:

AI+AR智能眼镜:由于具有AR功能,智能眼镜上方有一个小巧的投射光学模块,光学模块上配有摄像头,或者在镜片上部署了透明的光波导技术模组,眼镜中心位置配有摄像头。

采用投射光学模块技术的智能眼镜大都以镜架方式呈现,佩戴者可以自由搭配普通的近视眼镜或墨镜;而采用光波导技术的智能眼镜,必须要有镜片支撑其AR显示功能,所以近视眼的人员佩戴需要定制化或带隐形眼镜。

眼镜腿部位是光学组件、散热装置、AI模块、线路端口,没有锂电池,需要与终端连接进行供电应用。

AI智能眼镜:外观与普通眼镜基本相同,镜片可单独配置平光镜片、近视镜片、墨镜片。眼镜中心或边缘位置配有摄像头。

睿极1.png

由于没有显示功能,所以AI智能眼镜腿的部位配备为AI模块、可配锂电池、充电线端口。

(2)、显示功能:

AI+AR智能眼镜:佩戴者可以通过看光学模块或通过镜片上的光波导直接看到后端传来的文字、图像及视频信息,并可以对现场真实场景进行虚拟信息的叠加显示。

目前对现场真实场景的虚拟信息显示功能还处于初级应用阶段,带上没有显著的增强现实功能。

AI智能眼镜:需要在智能手机或智能手表等智能终端上查看文字、图像及视频信息。

IMG_20191028_131908.jpg

(3)、价格:

由于具有AR显示功能,AI+AR智能眼镜价格相较AI智能眼镜来说略高一些,但硬件价格的差距并不是智能眼镜价格的主要因素,真正的价格差是应用中的AI算法和可智能化程度的差距。

当前,智能眼镜的应用还处于刚刚兴起的阶段,针对各行业的应用也刚刚起步,不同行业不同场景的适用性将决定了其真正的价格,也就是说,为了适应一个行业场景的应用,智能眼镜厂商要根据行业客户的应用需求,在其最基础的功能上定制开发出不同功能的产品,这部分定制化的功能才是智能眼镜真正意义上的价格差。

3、智能视频目前可实现的基础技术功能:

录音录像、音视频同步传输、智能语音交互、人脸识别、车牌识别、二维码识别、单据OCR识别、远程视频传输指导、在线指挥等,同时有的智能眼镜还具备定位功能和蓝牙耳机功能。

4、智能眼镜如何工作:

(1)、工作时:

AR+AI智能眼镜:因为自身没有电池,要与终端相连接供电进行应用。

AI智能眼镜:可独立应用。

(2)、工作模式:

戴上就开始摄像了,并根据应用需求自动进行人脸识别或车牌识别或单据识别或二维码识别等AI应用;

指令操作(大部分智能眼镜具备如下功能):

语音指令:佩戴人说:录像,它就开始录像了;佩戴人说:拍照,它就开始拍照了。

手势指令:仅用一个动作就可以完成录像或拍照的功能。

(3)、工作中:

需要与后台数据库连接或在断网情况下把数据导入前端设备。

5、小编佩戴感觉:

(1)、AI智能眼镜:佩戴和普通眼镜一样,没什么感觉,很轻巧;

(2)、AI+AR光学模块智能眼镜:整体体验还不错,有种很新鲜的感觉,但不能常时间看光学模块,眼睛受不了。建议选择时,选择光学模块可以移动的产品,佩戴者可以自己调节舒适度,而且后端不传输信息时,就可以把光学模块移开,不阻碍视野。

同时,佩戴时,智能眼镜腿部有明显发热感,建议选择散热功能强的产品。

(3)、光波导智能眼镜:虽然光波导技术是未来AI+AR智能眼镜的主流发展方向,但是小编在这里不得吐槽一点当前的光波导智能眼镜,那种佩戴体验简直就是“鼻梁撸铁”的巨大煎熬,作为爱美人士的小编戴上光波导智能眼镜感觉瞬间面部皮肤下垂。总之,期待未来光波导智能眼镜在技术上可以改进得更好。

6、应用领域与功能:

公安、交警、特警、巡警、治安、技侦等(可涵盖全警种),以及安保人员:人脸识别比对、车牌识别比对、视频取证、指挥、侦查等;

城管:视频取证;

民航:人脸识别比对、维修及远程指导、安检、远程救护、现场巡查等(下文将详细介绍);

工业:巡检、零部件识别、ORC单据识别、安全监查等;

军事:侦查、作战指挥等;

巡检及维修及远程指导:视频及图像记录、安全监查、远程修护等;

应急:现场视频录像,远程应急指挥等

……

以下进入采访环节,摘取了部分各家受访单位受访人回复的观点

【功能】

唐能:智能眼镜强调了三方面的功能,一是后端能够看得见。也就是说远程人员可以看到前端佩戴眼镜人员的实时视频,这样可以设身处地地感受到前端使用人员的实时的状况,包括可以实时听到他的声音,以及他周围环境的声音。它的好处在于这个摄像头是带在眼前的,后端人员与前端人员几乎是处于同一视角,我们称之为第一人称视角,就是后端人员更容易以一个同步者的角度去关注前端人员所关注的焦点,以及它现在所处的场景,这些很容易体会到。

第二,是实时指挥的功能。除了能看得见、听得着前端人员所处的一个场景外,还强调前端与前端,前端与后端之间信息互通的能力。比如:实时的视频通话,实时的语音沟通,方便后端人员对前端人员的实时指挥、交流,这样的信息交流是最迅速的。同时指挥功能也包括其它的功能,诸如:实时定位、跟踪前端人员的实时轨迹、前端人员与前端人员进行联动等。比如:前端A也能看到前端B实时的视频场景,也能够实时的进行语音通话功能。同时,指挥也可以其它方式。比如:后端人员给前端人员发送一个视频或文字、图片,前端人员也能在眼前的屏幕或手持终端上看到,非常方便地实现前后端的联动。

第三,人工智能的能力。AI能力目前大都是基于音视频这样一个数据的基础上来实现,那我们就基于实时的视频我们就可以应用人脸识别、车牌识别、二维码识别、单据的OCR识别等一系列的识别,这都可以称之为基于音视频基础上实现的一系列的AI智能算法。

AI智能眼镜本身是带智能操作系统的,是在端上的,在终端上可以做一些相应的AI处理能力。

【应用优势】

【机场安防网】在实际应用中,智能眼镜有四大突出优势分别为:第一人称视角、全新交互功能、彻底解放双手、灵活便捷。这四大优势非常重要。举个例子:智能眼镜与目前的警用执法记录仪或手持终端等移动终端相比有哪些区别、优劣势?

阿法龙1.jpg

赖梓畅:目前,智能眼镜与警用执法记录仪及手持终端设备是相互补充使用的一个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它甚至可以取代执法记录仪。因为执法记录仪与AI智能眼镜相比还是有一些应用上的劣势,它通常是固定在胸前,可记录的视频范围基本上局限于人身正前方的画面信息,不是人眼实际所触及到的、第一人称视线范围内的所有画面信息,这是很关键的。比如:巡防人员转头看到的画面信息、巡防人员身高差异所带来的画面信息都会对整体的信息构成一定的影响。智能眼镜它所摄录的画面信息完全人眼所触及到的视野范围内,模仿人眼的功能的第一人称摄录设备,保证了信息记录的完整性,这也是目前很多地方的警务人员都会考虑通过智能眼镜来替换执法记录仪的原因。总体来说,智能眼镜比执法记录仪的应用更为灵活、便捷,同时,它的摄录范围更加广泛,可提供多种交互的可能性,在实用性上更有优势。

李文江:对比来说,应该是互补的关系,要说取代的话,我认为目前不是一个单纯的取代关系。执法记录仪的优点在于它的摄像头很强劲,有夜视、红外等功能,但它的问题在于它无法实现交互,它只是一个单向的设备,而且它的拍摄视角不如智能眼镜的第一视角好。但有些时候,可以将智能眼镜插在执法记录仪上,进行应用,这样就可以有效地补充执法记录仪的缺少。所以,我认为可以与现有的执法记录仪形成一个有机的互补。

亮亮视野1.jpg

现在智能眼镜在应用上还需要连接终端设备来完成使用,日常应用可以连接手机设备;在警用方面可以连接警务通、警用手机、警务终端等,因为警用涉及到保密通讯链路问题,一些重要的信息不可能在公网上跑,必须要将智能眼镜连接到公安专网上,插在专网的终端设备上可以直接连接专网,这样就不用再做其它的加密处理了。

满光波:与警用执法记录仪相比,警用执法记录仪集数码摄像、数码照相、对讲送话器功能于一身,能够对执法过程中进行动态、静态的现场情况数字化记录,便于公安干警在各种环境中执法使用。而智能眼镜在这些功能之上,还搭配了人脸识别、车牌识别、远程指导等功能,有效提高了执法效率和准确率。

唐能:很多公安热衷于智能眼镜的最大原因在于响应智能眼镜第一人称视角的优势。因为他们在使用警用执法记录仪或手持终端设备的时候,一是需要用手拿着去拍摄,这样就占用了警务人员的双手;二是如果不用双手去主动拍摄的话,设备的镜头与他们要拍摄的内容是对不准的。警用执法记录仪在应用的时候通常是挂在警务人员的胸前或肩膀前,警务人员其实是不知道执法记录仪真实的拍摄角度,甚至根本不知道它拍的是哪里哪个位置,很多警务人员告诉我们,他们把警用执法记录仪挂在肩膀前去执法,结果拍出来的都是人家的脚,这就根本没有取证的意义了。上次公安的某领导就在讲这个问题,他说你说警用执法记录仪有什么用,拍摄出来的视频都是一群人的脚。但是佩戴智能眼镜去执法的时候,总不会去盯着人家的脚拍摄,肯定是去看人家的脸拍摄,也就是说拍摄人员肯定是要看最重要的部位。所以,智能眼镜的第一人称视角和其解放双手、非常轻便等优势使得其比警用执法记录仪、警务通手机、警用终端或者警用单兵设备来说更具备实用性。

毛鹏轩:智能眼镜相较于执法记录仪的优势在于:一是隐秘性更强,比如谷东科技新一代光波导AR智能眼镜G300,外表看跟普通镜片没有区别,不需要像分体式一样采用手机供电,不易被人察觉,因此,拍摄取证的隐蔽性更强,对执行重大敏感安防任务时,任务的保密性得到保证。

谷东科技1.jpg

二是AR智能眼镜可以作为后端安防大数据显示信息的“第二屏”,实现时间回溯和空间穿梭,呈现的形式更加多维多样,后台的大数据分析和数据比对关联信息,可以在智能眼镜上得到充分显示,信息能够进行更加全面的回溯和查询。而执法记录仪受限于硬件配置,无法无法呈现安防全景信息,更多的是只是信息的简单核验;三是可以给工作人员提供“第一人称”视角,能够根据安防出现的突发情况,主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核查。移动执法记录仪的作用相对简单,提供的功能相对单一,无法与AR智能眼镜相比,工作人员通过第一视角使用,操作更具有直观,便捷性。

【民航应用及相关案例介绍】

【机场安防网】下面我们看下各家受访企业对智能眼镜目前在民航领域的应用及其可以实现的功能有哪些?又有哪些实际的案例?都可以帮助机场提供哪些服务?

赖梓畅:我认为主要体现在机场安防、机场巡检,以及航空器维修维护的远程指导三大方面。

整体上来说,智能眼镜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它非常的便捷,是一个穿戴的设备,十分轻便,与普通的眼镜的体积、大小,包括重量都差不多。其次,它具备终端上的交互功能,而且它能够实时地把一些交互的信息反馈到用户的眼前,响应比较快速。第三,摄像头采集的图像是第一人称的画面,相当于人的眼睛看到哪里,图像信息就会采集到哪里,类似于一个移动的监控,这是以往视频监控所不具备的优势。

针对机场安防的应用,一是可以进行实时的人脸识别。在实际应用环境中,智能眼镜可以与后台的人脸数据相对接,将后台黑名单库的人脸信息同步到智能眼镜中,佩戴智能眼镜的人员在看到或扫到黑名单库的人员后,智能眼镜就会把这个人的信息传递到佩戴者的眼前,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帮助巡检人员更好地破案或发现可疑人员。

二是具有车牌识别的功能。但目前来说,在机场范围主要集中在航站楼内部,所以车牌识别这个功能在机场的应用可能会少一些,一般会在交警和巡警领域应用的比较多。

阿法龙2.jpg

三是异常行为的识别。比如奔跑、打架等,这是我们下一步要实现的功能,我们会加入一些边缘计算的内容,如:可以判断机场来往人员有异常的行为举动,会给现场的人员作一个预判,或者这个人有可能会发生冲突,有可能会有一些异常的举动,可以帮助现场人员进行预判。

四是旅客登机核查。当然,这一块也要根据实际的应用需求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和完善。比如:目前的方式是扫描登机牌上的二维码或者通过智能闸机来实现登机,也可以通过智能眼镜来判断这位旅客是否是这一航班的旅客,用这种方式进行登机。也就是说如果有这样一套系统的话,机场和航空公司就可以实现登机人员的筛查,不用挨个去看、扫登机牌。这项功能实际上也不难实现,但是需要航班旅客人脸信息数据的对接。

针对巡检方面,智能眼镜主要是对巡检的内容或巡检过程中的异常(包括人和事物)进行视频记录,起到这样一个功能。巡检最传统的方式是人工巡查并手工记录,现在的巡检大都采用了手持终端设备,在巡检的过程中进行拍照、摄像,如果佩戴智能眼镜的话,巡检人员就可以实时地把现场的视频信息传送给后端。像机场、火车站等重要场所或大型、重要机械设备等都要定时定点进行巡检,比如:每个航班落地之后,巡检人员都会把整个飞机检查一遍。

针对远程维修指导方面,飞机的维修人员可以通过眼镜实时地连线技术工程师或专家,获得远程的技术支持,比如说技术工程师远在美国纽约的总部,飞机在中国出现了问题怎么办?传统的方式可能是技术工程师从纽约飞到中国,那么时间和差旅的成本就会很高,那如果用智能眼镜,通过智能眼镜实时的摄像功能就可以远程与技术专家进行一个交互和对接,专家也能看到这方维修人员实时的画面,所以可以对维修维护人员起到一个直接的帮助。极大地解决飞机维修维护的成本。同时,在遇到复杂技术问题方面,远程的专家或工程师可以把维修的指导图像或者一些参考文件实时发送到眼镜上,前端维护人员可以实时地看到这些信息。

当然,上面提到的一些功能是目前已经可以实现的功能,还有一些功能需要根据用户的需求和应用场景进行完善与开发。

【案例应用】李文江:从亮亮视野目前的客户及应用上来看,目前机场的客户主要集中在:机场公安、机场安保、机场资产管理与维护、机场急救部门、建设指挥部门五大类。以下为我们在民航客户的案例及应用:

(1)、国际救援和急救功能。

亮亮视野正在与大兴国际机场航空国际救援部合作,主要用于国际救援和急救的环节。比如在航班上出现了需要急救的病人,机场的救援部是需要第一时间实施急救,然后马上要转送到医院,在这种情况下,智能眼镜第一视角的音视频的交互功能就派上了非常关键的用场,它可以起到远程诊断的作用。比如:机场国际救援部的医护人员带上眼镜接诊航班上的急救病人,他就可以把现场病人的情况实时以非常低延时的直播方式传输到后台医院的专家那里,专家就可以根据机场国际救援医护人员传输的视频与声音进行判断,并指导一线急救人员的操作,同时,他可以了解病人的第一信息,包括:年龄、姓名、性别、病史,以及现场的体征情况,医生就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把医院所有的急救环境准备好。当病人乘坐救护车转送到医院后,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已经就绪了,直接进行急救就可以了。可以大大提升急救的工作效率,节约宝贵的急救时间,大大提高急救的效果,节约生命最宝贵的半小时。

这项应用我们正在与大兴机场进行合作,马上就可以投用。大兴国际机场航空救援部还会就该款设备进行定期的急救演练。

(2)、机场设备的维保应用。

亮亮视野目前与香港机场刚刚落地了设备维保的项目合作。

亮亮视野2.jpg

除了音视频交互功能之外,这项应用用到了智能眼镜的另外一项功能,通过眼镜来识别二维码或条码。机场维修设备的工程师带上智能眼镜,去看设备上的条码或二维码,智能眼镜就可以读取设备的信息,并与机房后台数据库也就是资产管理系统进行对接,资产管理系统就可以把这个设备的所有信息推送到前端的智能眼镜上,告诉维修的工程师这台设备的一系列状态,比如:设备运行是否正常,设备需要清洗,设备需要换润滑油,或者需要更换零配件,或者需要检查设备的哪些部位等,这些信息一线的工程师人员可以马上了解,并可以根据这些提示的信息进行一系列的操作。

操作的过程中或操作完成后,工程师可以用语音的命令或手势的命令来操作眼镜,比如:工程师说:拍照,那眼镜就会进行拍照片;或者说:设备维修完毕,一切正常;那么眼镜就会把工程师这句话转换成文字提交给系统。相当于做了一个现场图文并茂的维修报告,有文字、有视频,也有图片,然后这些信息会上传到机场的资产管理系统中。

(3)、机场施工的安全监管。

目前,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与亮亮视野进行了合作,主要用于正在兴建的樟宜东候机楼做施工安全监管。

亮亮视野3.png

樟宜东候机楼的建设现场有将近2万名工人,施工安全的监管就愈发显得重要。安全监管人员佩戴智能眼镜在工地进行巡查,并做过程的记录、关键检查点的视频记录,以及预防发生重大隐患。同时,在隐患发生时也可以与后台专家实时连线,进行应急处置等。

(4)、一张脸走遍机场。

我们其实之前也给香港机场、新加坡樟宜机场及迪拜机场、阿联酋阿布扎比机场做过基于智能眼镜实现“一张脸走遍机场”的方案,国外也叫“单一护照”,就是只靠这一张脸,就可以走遍机场,去VIP休息室刷脸,去免税店买东西也刷脸,安检、登机的时候也是一张脸……都是无感无接触的,只要工作人员佩戴上眼镜就可以实现。当然,这些场景智能眼镜并不是唯一的解决方案,机场可能也会同时应用其他的设备,比如人脸闸机、视频监控等技术产品加以解决。

(5)、远机位登机二次筛查。

在机场里有一个场景比较常见,也是目前的人脸闸机等技术和其它相关产品无法解决的难题,但采用AI智能眼镜就可以轻松实现,那就是远机位。

通常情况下,旅客通过登机口乘坐摆渡车到机坪上进行登机,一方面,停机坪目前大都存在网络信号极差或者没有信号的尴尬情况,这种情况下网络传输是受限的,另一方面,这个环节可以算得上是安全管理的节点。而采用智能眼镜对登机人员进行二次筛查的方案是可行的,亮亮视野的智能眼镜可提供3万张人脸的离线识别算法,只需要把远机位航班的人员信息提前传送到眼镜中,在断网工作的情况下进行离线工作模式,进行旅客的人脸比对,可以实现在远机位上的旅客信息二次筛查工作。这实际上是取代用手再次撕登机牌的方式,非常便捷。

(6)、人脸识别应用。

人脸识别的应用是智能眼镜最基本的应用。目前,在机场领域智能眼镜基于人脸识别有两种不同的应用群体,一种是机场公安应用,主要是识别重点人员、危险恐怖人员等;第二种是机场安保人员应用的。我们与上海浦东机场正在合作应用的是专门针对黑车的黄牛。很多黑车黄牛每天会跑到机场中拉客,也存在宰客的现象,这个就会造成十分恶劣的国际影响。为此,浦东机场专门建立了一个黑车黄牛人员信息库与智能眼镜相结合,安保人员佩戴智能眼镜,识别到黑车黄牛后进行驱离。

(7)、车牌识别与车辆分流管理。

智能眼镜可以帮助执法人员判断车辆的信息,是否是营运车辆?是否在机场备案登记过,是否已经被允许来机场接送旅客等。同时,还可以做到车辆分流管理的作用。

比如我们与浦东机场合作的应用之一就是用智能眼镜进行车辆分流管理的识别:出租车去机场载客通常情况下会排很长的队伍,并要排队等待乘客上车,有时候要等很久,如果上车的乘客只是到机场附近,就会影响出租车司机的收益,也会影响出租车到机场载客的兴趣,为此,浦东机场为了保障每位出租车司机的收益,他们在每辆车离开的时候会有一个登记环节,就是在司机载客准备离开的时候问询司机这次是跑长途还是跑短途,如果司机说就去附近5公里左右,一会儿还回来,那么机场的工作人员就会进行车牌登记,当这辆车跑完短途回到机场后,他就可以不用排队,优先进入落客区。

其中,机场工作人员通过智能眼镜在大辆排队等候的车辆中实现对短途车辆的判断和甄别,比如:眼镜会弹出这辆车刚刚跑了短途的信息,那么工作人员就可以引导司机直接进入落客区。上一次跑长途的出租车就需要排队等候,这样就可以发挥车辆分流管理的应用。

【案例应用】满光波:目前悉见科技的XMAN系列AR眼镜已经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率先取得应用,AR眼镜也适用于机场安防、旅客服务、辅助检测等多个场景:

(1)、精准、主动服务VIP旅客: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东航已经实现了“一张脸走遍机场”。旅客进入航站楼,通过简单的身份证注册,之后就可以通过刷脸登机、行李监控、刷脸问路、AR眼镜旅客识别等开启一段“靠脸走遍机场”的旅程。当旅客进入贵宾区域,机务人员通过佩戴悉见XMAN AR眼镜能在地面服务中获取旅客姓名、航班号等信息。比如,当乘务人员需要寻找迟迟未安检的乘客时,可以先通过监控设备来识别定位乘客,然后使用AR眼镜寻找并引导乘客登机。另一方面,AR眼镜可以应用到机舱上,能够很好地处理乘客复核、翻舱减客等工作。比如,当乘客因为航班取消需要将已经装载好的行李卸下来,AR眼镜可以通过调取乘客行李箱的图像,帮乘务人员快速找到行李。

悉见科技1_看图王.jpg

(2)、登机口二次复核:南航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两舱休息室及A01登机口配备了悉见XMAN AR眼镜。地面工作人员可以通过AR眼镜对旅客进行无感知动态人脸识别,查看旅客信息及其对应航班信息(包含航班号、座位号、目的地等),为避免乘客错登机、误登机提供双重保障,此外还可以查看当前已登机和二次核验人数,有效提升登机口二次复核的工作效率,保证乘机安全。

(3)、机场安保:机场的安保是重中之重,悉见目前也在与首都机场、重庆机场等合作提升机场安保水平。

悉见科技5.jpg

比如,工作人员佩戴智能眼镜通过人脸识别功能、车牌识别功能识别可疑人员、可疑车辆,并将识别数据实时传输到服务器进行比对,判断其身份。当有可疑人员或者可疑车辆出现,工作人员会通过智能眼镜快速得到提示,第一时间便可以通过传输实时视频和语音与相关同事或者部门取得联系,使安保工作更加高效、便捷。

(4)、辅助检测及培训:

悉见科技8.jpg

AR眼镜的另一个很重要的应用是辅助检测及培训,在世界范围内,造成飞行事故的主要原因往往是机务维修、机场保障等人为的差错。悉见目前也在跟飞机制造商、民用及军用机场合作,将AR眼镜应用于辅助检测及培训环节,减少人为因素对飞机安全的影响。例如,工作人员通过AR眼镜可以获取相应设备的型号、参数、使用寿命、当前运行情况等。将检查单编辑、排序形成标准化流程,以电子任务列表的形式传输给AR眼镜,在完成每一步操作前,在AR眼镜上显示设备的操作教程,快速指引检查人员完成标准化作业。检查过程中,可通过XMAN对每一步流程自动录像,并实时传输到指挥中心后台系统,指挥中心技术人员能够对检查人员的操作进行监控,利于快速纠错提醒,且便于后期的数据分析、流程追溯等。

(5)、远程指导:

悉见科技6.png

5G的来临,对机场领域应用也是极大的促进,在今年MWC19上海会场,中国联通5G创新成果发布,广州白云机场的工作人员使用悉见XMAN AR眼镜实时传回广州白云机场的工作情况。在5G网络下,通过眼镜获取的第一视角画面实时的传输给远程后台,后台通过第一视角充分了解现场状况,可以通过文字、语音、图片、视频、标注等进行高效实时的远程指导,快速定位现场问题,有效提高协助效率。

唐能:我认为智能眼镜在机场目前主要可以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未来可以实现多层次多领域的应用。

(1)、安检领域。远程安检人员可以与前端安检人员进行实时的互动,实时的监管和实时的协助支持,后端的安检人员可以第一时间看到前端安检人员的第一视角,然后与前端安检人员保持实施的通话,这样就会使得安检更加有保障。

(2)、服务领域。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前端人员在移动的过程中就可以随时随地的对周围的旅客进行识别,从而判断旅客所需要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场景。如果每位旅客都要看他的证件,那就太不人性化了,也非常的不友好。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快速的识别,与后台中信息数据进行碰撞、互换的话,就很容易进行相应的服务,使得体验感提升。

(3)、机场的维修、保养过程。这个应用更强调的是解放双手。前端的维修人员在对飞机进行维修的时候,手里是不可能携带其它设备的,而佩戴智能眼镜就可以解放双手,将第一视角的视频实时传输到远程去,这样维修保养服务就更加有保障,远程也能对前端的维保人员进行实时的协助。

(4)、激活机场数据库——实现多层次多领域应用。

以往的数据库大部是静态的,但有了移动的智能终端——智能眼镜后,后台的所有数据就可以变活了,所有数据就可以动起来并应用在你的实际的业务场景之中,我认为这是智能眼镜最大的功能,也就是说,智能眼镜的应用不是几个领域,而是各个领域。

例如:当前机场提供的是一种被动服务,比如旅客想寻求一种服务了,然后就去找机场相应的工作人员,但是如果机场工作人员通过一种技术可以进行主动式的服务,这就是把数据库用活的一种很好的表现。比如:当你看到一个旅客的时候,他的身份信息及他所搭乘的航班信息、他需要的服务,甚至他以往乘坐飞机的一个历史的资料,你能够第一时间获取得到这些信息并提供他想要的服务这就是一个主动的服务过程。

其实整个的过程是:通过前端人员佩戴的智能眼镜对旅客进行了人脸识别筛查,然后匹配到所需要关注的旅客的信息,然后与后台的数据库进行碰撞,碰撞后将后台的相关数据提取到前端,再对前端人员进行信息的展示,具体展示哪些信息就需要根据后台的数据内容和工作需要进行联动,这就一次应用的全部过程,这样就使得机场所有的数据变活了,也就是可以把机场所有的数据充分地利用起来了。

当然,机场的数据库是有很多类型的,要实现多层次多领域的应用,就要把各种数据库融会贯通,然后再进行前端应用的开发与数据库的调用,其实这里面是有很多工作都需要我们去逐步完成和实现的。

毛鹏轩:智能眼镜在机场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领域:

谷东科技5.jpg

一、机场公共安全:使用智能眼镜,机场安检门口可以实现基本的人证核验,包裹检查时通过智能眼镜可以进行分级安检,提升检查效率。机场安防人员佩戴智能眼镜可以增强巡检力度,扩大安检区域,与卡口位置的安检形成点面结合。在机场安全安保的领域中,智能眼镜可以克服传统固定摄像头的局限性,比如可能存在的视觉盲点、由于光照等原因导致的很多AI识别算法无法精确识别的问题,智能眼镜可以对上述的问题实现快速筛查和近距离核验,提高准确性。同时,智能眼镜也可以帮助机场完成人员快速分级安检,加快服务效率等。

二、机场工作人员培训:使用AR智能眼镜,可以通过电子白板、屏幕共享,实现双向音视频通话,通过可视化交互,实现对机场工作人员对设备操作的远程指导和维护。

谷东科技6.jpg

谷东科技8(1).jpg

三、面向乘客的娱乐体验。谷东科技的智能眼镜在机场方面的应用除了安防领域、远程设备维护以及人员配置的测试案例外,目前正在乘客娱乐体验、机场室内定位导航发力,通过AR智能眼镜与谷东后台相关机场特色内容的结合,增加旅客在等待飞机或者飞机延误的互动娱乐性,同时,可以发挥其解放双手,移动性强等应用优势,发挥其显示直观性的优势,成为后台综合信息呈现的下一个平台。

【网络传输与服务器配置】

【机场安防网】AI智能眼镜作为一种前端的高科技应用,在其应用过程中,是否需要高速的配套网络,以及后台运算速度进行衔接?

赖梓畅:智能眼镜的应用肯定与网络的速度是相辅相成的,在解决网络的问题上,我们与电信运营商进行了合作。目前我们已经与移动5G、电信5G进行了合作,我们正在和深圳电信合作全球首个5G立体巡防派出所的整体解决方案,目前试点项目已经搭建起来了。

那如果在没有5G的情况下,我们也有一个本地化的处理解决方案,就是不需要网络,在本地前端就可以解决,也就是在智能眼镜上来实现应用。但是眼镜承载的信息量就会受限。

不过从目前智能眼镜的应用上来看,局域性的场景会多一些,它对整体的信息量要求并不是很大,所以前端基本上可以满足目前的应用场景。比如本地人脸识别的应用,可能只适合于机场一家航空公司VIP的休息室类似这种体量的应用,不适合于机场整个航站楼大范围的应用。

关于后台的运算速度,就当前云端的技术和运算速度来讲,这一块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李文江:有了前端的智能处理后,智能眼镜就是一个非常灵活的东西。5G来了以后,大带宽、低延时、高连接,这有没有好处?当然有好处,因为这样我就可以同时有更多的眼镜来工作,比如在4G网络的环境下,我在航站楼里部署100部智能眼镜可能就已经到网络传输的极限了,而在5G网络的环境下,我可以部署更多的智能眼镜。同时,原来我只能上传标清的视频,高清的视频一传就卡住了,而5G来了之后我就都可以传高清视频,100台智能眼镜同时传高清视频。也就是说,5G网络普及后可以使得智能眼镜在应用中的性质大大提升,并发处理量、包括智能眼镜的功能都会有一个质的提升。但是4G也可以用,当前我们用的全是4G网络,可以说4G网络环境下可以稳定使用,而5G来了以后,智能眼镜将有一个爆发式的增长。

关于后台服务器方面,我们对后台服务器的依赖度是非常低的,因为我们把一多半的运算都放在了眼镜端来实现,用户可以用低成本的服务器来支撑更多的智能眼镜同时工作。比如原来100部眼镜的后台服务器需要70-80万元的配置标准,现在就不用了,现在2万元的服务器就可以跑了。这就省了一大笔钱。所以眼镜的应用范围非常广、非常灵活。

满光波:我们目前实现了智能眼镜与5G网络相结合,能够将人群中的人脸照片识别出来,利用5G网络快速传到服务器进行快速比对,大大提高识别效率。在5G网络加持之下,可以通过智能眼镜的第一视角功能将视频快速传递到后端指挥中心,提高移动执勤效率。

唐能我们的智能眼镜是AI智能眼镜,与AI+AR的智能眼镜不同,我们是全无线应用的。

其实用移动设备进行通讯对网络传输的通讯技术是有比较高的要求的,现在的4G网络对保障高清音、视频通话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我们的很多客户在应用起来也是非常流畅,到5G时代的话,我们就可以实现音视频的时延更低,视频传输的质量会更好,这就可以实现更丰富的应用了。

对于机场目前的网络配置来说,我认为已经可以满足智能眼镜应用的配套网络,如果在没有4G网络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WIFI方式或其它方式实现网络的覆盖。我们的智能眼镜还可以通过蓝牙传输的方式进行高质量的音、视频传输,这也是我们的一种独有技术。

很多公安的手机不能开WIFI,那就可以采用蓝牙这种无线传输的方式。蓝牙技术的优点就是点对点、功耗低,但蓝牙其实只能支持几百KB的传输速率,这就考验到了我们的传输技术了,我们从事传输技术十多年,有着非常深厚的基础,在对视频的压缩与算法进行了优化之后,实现了蓝牙传输的方式。

后台的运算速度我感觉还是依靠两个方面,一是数据库的交互速度,这主要看机场的服务器架构,以及它与前端沟通的速度;二是人工智能算法智能服务器的一个速度。我感觉这两块已经在上一个时代不成问题了,在技术是没有任何障碍了,在5G时代的话,可能会成为一种交互的主流方式。

毛鹏轩我们的智能眼镜可以与后台的云计算平台无缝对接,实现信息呈现的第二屏,并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来选择不同的配套网络,通常情况下,音视频传输应用并不需要特别高速的传输带宽。如果将来大规模应用,涉及到海量多源音视频传输,则需要配套高速网络。通过。随着5G商用的进一步推广应用,特别是“AR+5G+MEC”的加速融合,极大促进了更多的智慧化机场安防的加速落地,为构建真正的智慧机场带来了希望。

【应用难点】

【机场安防网】目前智能眼镜在实现应用中的难点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赖梓畅除了网络之外,我们现在正在攻关的是如何更为轻便、续航更好,以及如何做成更加接近眼镜的形态。

李文江从使用的角度来说,我们没有看到什么障碍性的瓶颈,在技术上目前也没有存在不可逾越的障碍,可以说它是一个很成熟的技术了,只能说后续如何进行下一步的技术产品改进了,让它功能再强大一些,显示效果更好一些。

悉见科技2.png

满光波 AR 产业链条较长,许多环节仍不成熟,亟待技术标准的统一和生态的融合。AR 硬件产业链还不完善,标准尚未统一。智能眼镜在成像效果、运算能力、续航能力、软件平台对接等各方面都需要长期迭代。

唐能 难点问题的话,第一,我感觉是在处理大群体的情况上,智能眼镜的表现不会那么强大,比如说:一下子一群人一拥而上的情况,一下子来了十几个人或几十个人,它前端的识别能力就会受限,前端可能就会无法处理了。因为毕竟CPU就那么小,它的处理运算能力肯定是非常有限的,它的性能也不会超级强劲,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依赖运算服务器或者后端的大服务器的支撑了,以保障在大规模人员突然出现的情况。也就是说AI智能眼镜的前端目前只能做到点对点的、小规模运算,在这种情况,AI智能眼镜是非常方便的。大规模AI运算的话,依靠前端的AI智能眼镜目前还有一定的难度。它属于一款小型化、便捷式的移动智能设备。

第二,智能眼镜在人移动的过程中,会有很多不稳定的因素,比如:人脸摄像机是固定角度对人脸进行拍照,设备的角度是固定的,但是人在行动的过程中,它的行为不是固定的,千姿百态,就会有很多偏离标准姿势的行为状态,比如:扑倒时、抓捕时的快速奔跑所拍摄的视频等,所以说算法本身是否能适应这种移动端的移动场景,所以对设备的算法本身来说的要求也非常高。

此外,我认为任何一种设备应该上说是没有放任四海而皆准的概念,也就是说没有一款设备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完全适用,都有它应用的场景,而对于AI智能眼镜来说,它还是驱向于小型的、灵活的应用场景。

【下一步计划】

【机场安防网】下一步贵司在AR智能眼镜还将会实现哪些功能和计划?

赖梓畅:下一步,我们将AI属性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提升,如:在异常行为识别、人证比对等快速安检通关方面,同时,还将在产品的应用体验上进行更深的优化。

李文江:下一步,一方面,我们将在人工智能算法上提供更多样化的算法,特别是小样本学习。当前的人工智能算法众所周知,都是通过大数据“喂”出来的,我通过百万级、千万级,甚至更多的数据进行支撑。学术界目前最前沿的一项课题就是小样本学习,我只要通过几十张照片或很少量的数据就可以让算法模型能认出来,这项课题主要在于拓展我们的应用场景,也就是针对非标准的一些内容。比如:人脸都是标准的内容,都是一个鼻子、两个眼睛、一张嘴这样的,但是很多内容都是特殊情况,比如某一个工业设备,或者通过车脸或车尾判断这是什么车,这些不是标准的,也就是样本数据没有那么大。我们现在已经在小样本学习上取得了一些很关键性的突破。

另一方面是在光学技术上,我们会在显示效果更好、成像质量更高、更轻便的光学模组上进行努力,让佩戴者看得更加清晰,而且眼镜的重量更低。

此外,还将在落地场景上进行进一步的探索,智能眼镜可以说到处都可以用,日常生活也可以用,不是光警察、保安、医生、工程师用,我们所有人都可以用,我们接下来就会进一步打开我们的落地场景,在不同行业、不同场景里面探讨怎么用眼镜,满足不同领域的人的使用需求。

满光波: 目前,我们的智能眼镜不仅仅可以应用于安防领域,同时也可应用于工业分拣、工业巡检、物流、零售等多个场景。悉见可以已经与奔驰、京东、SAP等企业在诸多领域达成合作,下一步还将服务更多客户及渠道合作伙伴。

安防:赋能公安巡检/移动布控/协查安保,集人脸识别、车牌识别、人证比对、第一视角共享、实时通话等功能于一体。

物流:应用于智能识别标记货品、实时了解库存情况、库房室内导航。

工业:应用于工厂室内导航、巡检维修、远程指导、数据可视化,有效缩短员工培训周期,提高作业精准度。

零售:通过智能导购、智能盘点、智能巡店等功能进行顾客识别与SKU维护。

以上就是我们下一步要实现的计划。

唐能一是在交互能力上我们会进一步去深入研究,并实现声控的功能,彻底解放双手,在操作过程中直接用声音进行控制,这也是公安提出的一个明确的要求,这样在交互起来就会非常的方便。

二是在选配镜头上面,将会实现更多的优化与调整,使得智能眼镜更加贴近更多的应用场景。比如在检修和修理的时候,很多客户提出了需要把镜头换成近焦的镜头,这样后端人员就能够更清晰地看清前端人员眼前的文字,比如A4、A5,这样后端人员就可以更好地判断出前端设备的信息及相关情况。再比如:在镜头的低照度方面,实现智能眼镜在光线不好的情况下,也能拍摄出一个比较好的画面质量。

第三,还是在传输方面下功夫,让视频的传输更加流畅,清晰度更高,时延更低。

毛鹏轩我们公司下一阶段从硬件上,在完善陈列光波导技的基础上,自主研发全息光波导镜片,从整体解决方案上,完成AR+5G+MEC的综合系统架构研发,从算法功能上,我司目前正在研发基于谷东AR眼镜的快速细粒度物体识别、多目标人体智能识别等功能,构建AR+AI的软硬一体平台。主要面向工业、物流、安防、文旅等。

谷东科技.jpg

【智能眼镜的未来】

【机场安防网】您认为智能眼镜未来的应用是怎样的?

赖梓畅: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值得肯定的,无论是局部场景的应用,还是未来个人用户的应用。

李文江:智能眼镜会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各个角落中。接下来我们整个世界都数字化了,所有的设备都智能化了,所以我们人也要用智能、数字的装备武装起来,每个人都会变成超人,要不然就会被这个世界淘汰掉了。未来,佩戴了AR智能眼镜后,我们可以洞察一切。看到人我也知道是谁,上了车我也知道是什么车,拿了东西我也知道这个东西是什么、怎么用,也就是说我可以和所有眼睛所看到的人、物后面的大数据进行一个实时地交流。类似现在智能手机的功能,未来智能眼镜都可以做到,只不过它可以把双手解放出来。

满光波我认为智能眼镜将会有两大发展趋势:一是向小型化、集成化、轻量便携化的方向迈进的。

二是随着AI、5G、虚拟显示等技术的发展,AR眼镜有望取代智能手机成为下一代个人计算中枢,可以成为用户的虚拟个人助理、互联网入口、IOT设备的控制中枢。

作为一家致力于打造混合现实大脑的人工智能公司,悉见科技在大场景空间采集重建、场景智能理解神经网络、混合现实交互核心技术及AR眼镜研发等方面取得多项突破性技术进展。随着5G的商用化,悉见科技将会与三大运营商以及诸多合作伙伴共同探索5G&AR&AI在社会各行各业的应用,解决生活、工作中更多的痛点,进而全面推进社会发展与变革。

唐能目前,智能眼镜一是实现了前端与后端之间的沟通更加融畅、信息交流更加方便,我们自己也创造了一个词叫“集景会话”,也就说可以强调后端人员看到前端人员所看到的场景,并进行及时的交流,沟通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它促进了前端与前端、前端与后端之间一个更有效的沟通,以及更加丰富的智能化应用,然后在上面叠加各种智能化的算法,适用于每个行业的应用场景,更多的是加强各种通讯功能,因为随着5G的到来,时延更低、带宽更高,能够传输更高质量的视频,可以保障更多的应用场景,所以5G的来到是能保障智能眼镜的一个通讯的功能。

在应用上,智能眼镜经历了两年多来的发展,在公安行业的应用可以说目前已经处于一个全面提倡的局面了,它可以实时进行人脸识别采集,去进行追逃和重点人员排查等,大家都认为这个东西确实是一个趋势所在,便捷移动的可穿戴的警用设备。交警主要是应用于车牌识别,对车辆进行排查和移动的监管;海关是排查单据,工业是远程的协助,在其它政府单位也是用于实时的沟通与巡检……在机场也是,可见智能眼镜这种便捷移动的可穿戴的服务终端,绝对是未来各个行业发展的一大方向。

我认为有几个方向是一个趋势:一是融合化,也就是多通讯能力融合在一起。比如:以前我们的终端有对讲机、执法仪、定位终端等,每个终端实现不同的功能,一佩戴就得带一堆设备,未来肯定要多种方式融合于一体,融合到一部设备中,让终端设备的功能更加强劲,同时,很轻便地佩戴一部终端设备就可以解决很多的问题。它的应用方向逐渐会从一种终端解决一个问题衍生到一个终端解决多种问题,其实坦白来讲最终解决的都是各种通讯上的问题。

在机场领域的应用方向我感觉还是在几个方面吧:安检、安保、检修、远程监管等领域都会有很大应用前景,这不光是在机场,在很多行业上都是通用的。

谷东科技3(1).jpg

毛鹏轩 我认为智能眼镜应用方向可以从四个方面去讲,首先,具有AR功能的智能眼镜从信息内容展示延伸到人机信息交互。利用虚实叠加,除了有新的视觉效果,更多的是沉浸式的AR的3D体验。交互方式更加多样,信息呈现更加直观,自然。

其次,AR应用更加具有实战性。从文娱领域、教育领域等弱刚需应用转变到强刚需,比如工业、军事、医疗等领域。从各个方面解决不同场景中的实际问题。

第三,不仅仅是信息延伸的单一移动终端,可以实现多人组网体验,甚至是负责任务的多人协同。

第四,随着AI算法包括SLAM,机器视觉等算法越来越精准,AR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越来越强,实现对真实物理世界的精准匹配和“阅读”,最终会做到人机共融。

总之,智能眼镜作为时间回溯,空间穿透和态势分析的数据+算法的平台,随着各个模块的技术不断成熟,未来可能取代手机等其他移动终端。

结语:通过采访了解,小编发现,智能眼镜这项技术从诞生到落地应用虽然只有短短2-3年的时间,但行业对其的热情却是极大的,可以试想,如果只用一部眼镜就可以实现安检人员用AI智能眼镜判断行李是否超标、失信人员大闹机场的取证、空保人员用于观察和记录航班上的可疑人员、航空公司用于欢迎VIP旅客,以及旅客登机筛查、航空器远程维护……谁能抗拒得了呢?!

相信,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步、5G网络的普及、行业的深耕,其在民航领域的应用也会随之被燃爆!当然,实现上述功能都需要技术与行业应用更好的融合,总之,未来一切皆有可能,【机场安防网】愿与您一同拥抱科技的未来!

Related posts

“手推神器”驾临双流机场!超级洋气又好用

赵辛

张家口机场:引进消毒机器人 助力疫情防控

一潼

波音发布城市无人驾驶空中交通概念图

一潼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