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存与控制 智慧机场 机场建设 解决方案

新机场、新标杆,北京新机场信息化建设全面用“云”——北京首都新机场建设指挥部总工程师袁学工

Image default

近日,北京首都新机场建设指挥部总工程师袁学工在相关会议期间从四个方面详尽地介绍了首都新机场的信息化建设,具体包括:新机场的工程概况和建设目标,新机场信息规划建设,智慧机场枢纽,以及智慧机场的发展。

1.jpg

同时,袁学工表示,新机场大面积采用了新技术,其中“云”的应用是重点。他表示,在整个建设过程中我们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新机场信息化的开发方式跟以前有很大的不同,以前机场的系统是每个系统都是独立的计算机以及应用,“云平台”的使用使我们进行了很多方式的调整,很多工作可以通过云来进行。

以下为详细内容:

一、北京新机场工程概况和目标

北京新机场距离北京市天安门广场直线距离46公里,距首都机场直线距离67公里,距天津机场85公里,距石家庄机场197公里,距雄安新区55公里。其功能定位为“大型国际枢纽机场”,未来将与首都机场相对独立的运营,共同承担京津冀地区的航空运输业务,形成适度竞争、优势互补的格局,逐步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双枢纽”。

目前,北京新机场的建设:按2025年旅客吞吐量为72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00万吨、飞机起降量62万架次的目标设计;建设“三纵一横”4条跑道、70万平方米航站楼(预留卫星厅)等设施;本期用地面积27平方公里,其中北京15.6平方公里,河北11.4平方公里。

2.jpg

航站楼构型:航站楼采用五指廊放射构型,陆侧的综合服务楼形同航站楼的第六指廊,与航站楼共同形成了一个形态完整、特征鲜明的总体构型。从停车楼到登机口,始终贯穿着两元式设计理念。中心点到指廊端头600米,步行8分钟。

综合交通枢纽:航站楼、停车楼、轨道交通、车道边及配套服务设施等各系统有机连接,形成了高效便捷的交通枢纽体系;航空旅客与其他交通工作换乘区域控制在约500米宽,100米进深的范围内,实现了“无缝衔接”。

北京新机场建设目标:2017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新机场建设工程时指出:北京新机场是首都的重大标志性工程,是国家发展一个新的动力源,必须全力打造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平安工程、廉洁工程。

二、北京新机场信息规划和建设

1、北京新机场信息化建设目标:

在规划的过程中,我们梳理了全世界的机场的发展,把机场分为三个进阶,分别为:基本机场运行-Airport1.0、敏捷型机场-Airport2.0、智慧型机场-Airport3.0。

3.jpg

其中,基本机场运行-Airport1.0是民航业初期阶段的机场形态,主要在于为飞机起降、旅客进出港提供必要、安全的基础设施保障,信息化主要是实现基本的旅客服务和信息发布功能;敏捷型机场-Airport2.0包含了各方谋求更多协作和共赢阶段的机场形态,各方致力于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并在核心业务上谋求协同,信息化开始扮演重要角色,实现关键生产信息的共享和核心业务的运行协同;智慧型机场-Airport3.0涵盖了机场智慧化运行的形态,广泛应用各种新兴技术,具有全面实时的信息共享,主动运行、个性服务、智能管理,感知-分析-反馈能力,所有相关方的广泛协同决策以及流程整合功能。

北京新机场信息化建设瞄准的是智慧型机场-Airport3.0。

2、北京新机场信息规划思路:

在规划过程中我们本着这么一个思路:首先是对民航强国的支持、新机场建设定位、机场集团打造“世界级智慧型企业,创建国际领先智能机场”的发展目标,再结合全国机场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未来业务、旅客体验及流程分析,最后在系统功能规划、基础设施规划、关键技术规划、实施与安全规划、IT组织及服务规划方面给出了新机场的IT蓝图。

4.jpg

3、北京新机场信息系统技术架构:

主要由智慧机场能力、业务实体、应用平台层、技术平台层、基础设施层、感知层六大层次,贯穿信息安全(机场信息全过程安全管理)和信息治理(机场信息全生命周期管理)来打造北京新机场智慧机场整体的信息系统技术架构。

5.jpg

其中,智慧机场能力包括:广泛协同能力、实时共享能力、全面可视能力、态势感知能力、主动服务能力、集成通讯能力、大数据处理能力;

业务实体包括:航班运行与监控、旅客和工作人员管理、行李与货物运输、车辆指挥与调度;

应用平台层包括:航班生产运行平台、旅客服务及运行管理平台、空侧运行管理平台、综合交通管理平台、安全和安防管理平台、商业管理平台、能源管理平台、环境与噪声管理平台、货运信息管理平台;

技术平台层包括:大数据平台、物联网平台、云计算平台、数据和服务共享平台、移动管理平台;

基础设施层包括:通讯网、广域网互联网、机场园区网、物联网;

感知层包括:移动设备感知、无线网关、卫星定位、雷达、蓝牙设备、视频监控、射频技术、其他传感器。

4、北京新机场信息平台——全方位、全业务

机场信息平台包括了运行、服务、安全、能源供应、建筑楼宇和绿色环保全领域,涉及了机场全局、航站区、飞行区、公共区、货运区全方位的业务。

6.jpg

其中,在运行和服务领域涉及到了七大平台,包括:机场全局的BMAP和航班生产运行平台,航站区的旅客服务及运行管理平台、商业管理平台,飞行区的空侧运行管理平台,公共区的综合交通管理平台,货运区的货运信息管理平台。

同时,在运行中不同的中心可以通过看同一张图进行协调,这样在协调的时候就可以保证一致性。

在安全方面,搭建了统一的安全和安防管理平台。

在能源供应和建筑楼宇方面,搭建了统一的建筑、能源和设施管理平台。

在绿色环保方面,搭建了环境与噪声管理平台。

5、智慧机场的具体体现:

智慧机场的具体体现是以下八个方面:

7.jpg

一是便捷高效的协同运行,具体有5大方面:

8.jpg

(1)、主要通过航班生产运行平台,围绕机场航班保障的全流程,开展多方面协同,预测运行态势和资源占用情况,动态优化调整机场资源;

(2)、建设统一的、开放性的数据总线和服务总线,机场可对各单位提供灵活的数据接口,实现全方位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

(3)、应用大数据技术,联动复杂事件处理,预测运行态势,支持快速的智慧决策、精细化管理;

(4)、应用可视化技术,构建统一视图,各部门、各层级协调一致;

(5)、通过融合多种通讯技术构建统一通信平台、运行协调管理系统,实现各单位联动协同。

二是防患于未然的安全管理:具体有4个方面。

9.jpg

(1)、建设统一的大安防平台,整合联动视频监控、门禁、飞行区围界、消防报警等多种安全安保手段,形成全面的安防保障体系;

(2)、安防与地理信息系统结合,实现可视化安防,在航站楼三维地图中展现摄像头位置,并实现目标智能跟踪;

(3)、深度运用安防智能分析技术,通过图像分析、生物识别等手段,实现安全事件预测和主动预警,提升安全防范能力;

(4)、通过统一视频云存储和视频转发服务为各驻场单位提供安防视频共享服务。

三是全面及时的旅客服务,包括6大方面:

 10.jpg

(1)、建设旅客服务平台,整合旅客需要的服务信息,旅客通过网站、APP、微信、呼叫中心等多种渠道获得一致的信息和服务;践行“互联网+机场”理念,利用互联网为旅客提供及时全面的信息、方便快捷的服务;

(2)、全面应用人工智能、生物识别、大数据等技术,提升机场服务科技感和旅客体验;

(3)、应用旅客全流程自助设备,增加业务办理灵活性,提升旅客通行效率,优化机场资源利用率;

(4)、应用高精度室内定位技术,为每个旅客提供量身定制的个性化导航和服务;

(5)、提供航站楼运行管理支持,基于GIS电子地图,对航站楼服务设施、资源的运行状态、客流密度进行可视化监控和管理;

(6)、利用RFID技术实现行李在机场处理全过程的追踪与管理。

四是无缝衔接的综合交通管理。在直径1200米的区域内,实现航空与高铁、城铁、地铁、高速公路等多种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高效集成、立体换乘,为国内首创、世界领先。包括3大方面:

11.jpg

(1)、构建综合交通一体化平台,将机场的高铁、城际铁路、城市地铁、大巴、出租车、公交、公路交通、机场停车场等各类交通信息与机场的航班信息整合处理、统一发布,使各交通方式管理方之信息共享更加通畅,协调指挥更加智能,旅客换乘更加便捷,充分发挥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的作用;

(2)、与地方交通管理部门的系统进行对接,通过信息共享和协同运行机制,与政府合力完善交通枢纽管理;

(3)、基于旅客流量和蓄车场容量协调出租车、大巴车进出场安排,优化运行秩序,提升旅客体验;

五是数据驱动的非航业务发展,通过定位数据、航空数据、会员数据、机场内数据、店铺数据、业务数据等空间大数据的挖掘,实现机场与商户的盈利最大化。对机场实现拉人气、促交易、改善业态结构、辅助商户营销的发展局面,对商铺实现让商户更懂顾客、让商户拥有更多的顾客、让商户拥有个性化的营销平台、让不同业态间互联互动,具体包括2大方面:

12.jpg

(1)、以地图服务为基础,实现机场商业资源数字化、可视化,建立以智能POS、后台结算、CRM、统一营销平台和商业大数据分析为一体的智能商业管理平台;

(2)、利用人脸识别、图像和光学识别,全面采集与商业相关的数据,打通机场航空数据和非航数据关联,精准地掌握商业资源的多维价值分布,为精细化管理、个性化营销、以及开展电子商务提供支持。

六是对于机场建设与运营方现实基于“一张图”的可视化管理,达到安全运营、高效运行、贴心服务、精细管理的发展目标,具体包括4大方面:

13.jpg

(1)、建设地理信息平台,以建设施工图为基础数据,统一构建全机场的电子地图、航站楼及地下管网的三维模型;

(2)、提供开放的地图服务,结合高精度室内外定位系统,所有业务均可用来构建自己的应用,实现可视化管理;

(3)、可向驻场单位提升地图及位置服务,便于其构建个性化应用;

(4)、实现全机场“一张图”式运行管理。

七是统一共享的IT资源管理。新机场大面积采用了新技术,采用了统一的云管理服务,具体包括4大方面:

14.jpg

(1)、建设统一的云计算平台,提供IaaS、PaaS、SaaS服务,依托双活数据中心,实现资源池物理分散、逻辑集中管理;

(2)、构建私有云,为机场所有信息系统提供云计算环境;构建社区云,为驻场单位提供云服务;

(3)、从规划-设计-实施-交付全过程,结合等级保护的安全管理要求,建立多技术的塔防式安全架构,实现信息安全态势感知和风险防控;

(4)、构建统一监控、统一管理、统一展示的IT自动化运维管理平台。

八是节能环保的绿色机场。在新机场建设过程中,一开始就非常关注“绿色机场”理念的落实,所以在新机场建设中把环境作为重要的一个平台来进行连接,包括4个方面:

15.jpg

(1)、借助物联网技术,实时感知、测量能源生产和消耗能源生产和消耗量,对能耗进行全过程管控,使生产和消耗相匹配,促进全面节能;

(2)、搭建环境管理平台,收集机场环境信息(噪声、空气、水质、三污排放、除冰液排放等),对机场及周边环境进行监控和态势分析,制定环保措施,提升环境质量;

(3)、利用可视化技术,展现绿色机场建设成果和环保指标;

(4)、监测排水渠的水流量和泵站的工作情况,结合气象信息进行分析,掌握汛情,助力防汛措施执行。

三、智慧机场的枢纽——信息中心(ITC)和指挥中心(AOC)

新机场的信息中心和指挥中心位于航站楼东北方向,地跨北京和河北两地,距离航站楼约1公里,西侧紧邻机场主离场路高架桥,包括相连的两座建筑:ITC办公楼、AOC办公楼、指挥中心、地下人防和设备用房,以及ITC数据机房。总建筑面积为31998平米,其中数据中心建筑面积为11053平米,包括8个机房模块(本期建成4个,1600平方米),测试机房350平方米,指挥中心和业务用房16605平方米。

16.jpg

在功能定位方面,这里既是云计算数据中心和通信枢纽中心,又是机场运行指挥中心,也是支撑智慧机场的核心建筑设施。同时,它还是新机场范围内所有弱电信息系统核心设备的运行场地,是三大电信运营商、铁塔公司、有线电视运营商在机场区域内的核心机房,是全场通信链路的核心节点;可作为首都机场集团未来的数据中心;也可为集团各成员单位、各航空公司及其他驻场单位的信息系统提供运行环境。中心完全按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中A级机房标准进行设计,基础设施采用冗余配置、双路供电+油机、冗余制冷、双路布线等。

四、智慧机场发展推进策略

1、信息弱电系统建设思路

在整个建设过程中我们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它的开发方式跟以前有很大的不同,以前机场的系统是每个系统都是独立的计算机以及应用,“云平台”的使用使我们进行了很多方式的调整,很多工作可以通过云来进行。

(1)、云平台为其他系统提供基础环境,单独招标建设,相互之间的界面划分非常关键。

一方面,云平台承包商要负责集成测试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为其他系统提供统一的测试环境;另一方面云平台先于其他系统竣工,为其他系统提供生产运行部署环境。

(2)、招标采购采用三大策略:一是技术专业相近、支撑业务相近、具有较强关联性的系统合并为一个招标项目;二是通用类产品设备,集中采购,保持通用产品的统一性;三是进行市场调研,招标项目与细分市场相对应,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同时保持适应竞争。

(3)、运营模式和标准规范:一是各业务应用平台核心系统的承包商负责制定本业务相关运营模式的建议,并制定数据标准;二是指挥部同时作为运营筹备办公室并设立了运营筹备部,逐步明确新机场运营模式和各类业务管理流程,信息系统的需求调研和建设紧扣运营筹备工作开展。

2、信息弱电工程总体工期计划:

(1)、初步设计:2015年2月-12月,已完成。

(2)、初步设计深化及施工图设计:2015年9月-2016年6月。

(3)、招标实施:大部分工程和系统建设项目已于2017年实施招标;2017年下半年启动设备采购项目招标。

(4)、系统安装调试:2018年7月-12月,弱电工程、信息系统设备安装,单系统测试、调试;2019年1月-6月,系统联调,集成测试。

(5)、试运行:2019年9月。

3、智慧机场的发展推进策略

(1)、第一步,新机场开航时,完成新机场的智慧机场技术平台建设,包括:一是基础弱电和通信系统——机场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

二是基础平台,包括:云计算平台、大数据平台、物联网平台、数据和服务共享平台、移动管理平台;

三是九大业务平台,包括:航班生产运行平台、安全和安防管理平台、旅客服务及运行管理平台、空侧运行管理平台、综合交通管理平台、商业管理平台、能源管理平台、环境与噪声管理平台、货运信息管理平台。

17.jpg

(2)、第二步,新机场开航后,逐步完善和演进,全面实现智慧机场。

一是必须结合实际的业务运营,经过一段时间的经验和知识积累,对基于各业务平台的应用系统进行验证、完善,才能达到系统与业务的高度契合。

二是要结合技术的发展,持续进行系统的演进,最终全面实现智慧机场。

来源:机场安全   微信订阅号

机场安全安保领域更多精彩,还请持续关注“机场安全”微信订阅号1511406370125853.jpg

 

Related posts

可视化调度系统助力长龙航空高质量发展

一潼

云南机场集团与腾冲市委市政府交流座谈

一潼

徐州观音机场二期扩建 预计今年7月建成并投用

赵辛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