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安检防爆 市场分析 智慧机场 机场反恐 机场安防 解决方案 访谈

机场分级安保建设初探

Image default

随着安防新型技术的不断成熟发展,对之有效运用带来了安保工作流程、安保模式的不断创新。在民航领域,这种流程创新也正在上演,而且节奏加速。

第五届中国机场安全(安保)大会期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安检护卫部副总经理王芳就“机场分级安保”的设想进行了深刻地剖析与介绍,为与会人士带来了一场”未来机场安保发展构思“的头脑风暴,引发了全体与会机场安全安保人员对机场现行安保模式的整体思考。技术趋动流程转变早就是不经的事实,而咸阳机场引领分级安保发展的端倪正在显现。

机场分级安保设计

“机场分级安保”的理念主要在于围绕智慧安保的概念而设计,从外围区域防范到公共区域防范,再到安检区域防范,最终到航空器区域防范,一共设置四道防线12层级防范措施,从而形成针对航空综合服务体的强有力支撑。

第一道防线——外围区域防范。

主要针对高危人员和车辆,采用放射性物质检测、整车X射线检查和车牌识别技术作为主要支撑技术。

第一层级防范主要在购票环节对高风险人员的信息进行自动识别判断。将订票系统的旅客信息与公安户籍信息、布控信息、反恐防恐信息关联,通过自动比对,识别出预警人员。

第二层级防范是在进场路上对预警车辆进行探测。在进场路关键节点采集牌照信息,对“机场大巴、出租车、自驾车、货车”等进入场区的全部车辆,识别涉恐车辆、敏感地区牌照、无牌照、伪造车牌、冒用车牌车辆。后台自动向各个安保节点发出预警提示。同时,在辅道设置探测、检查设备,对预警车辆、人员进行重点检查,剔除放射性物质、爆炸物风险。但目前对于整车爆炸物探测的技术还处于空白,缺乏有效技术支撑,为此,可以在场区要害部位如停车场入口、控制区道口,重点对预警车辆进行爆炸物探测。

第二道防线——公共区域防范。

防范范围包括:航站楼入口、停车场入口、地下轨道交通系统、楼内公共区域四个层级的防范。目的在于剔除爆炸物风险,重点检查预警人员、车辆。有效技术支撑为生物识别、CT安检设备及太赫兹安检技术等。

此防线需要机场对安保流程进行调整,加强主动防范措施。首先,航站楼陆侧不设车道边,防止暴恐车辆直接冲闯航站楼。其次,行李托运在航站楼外部完成,提高楼内安全裕度。地下行李分拣系统按照不同运输方向或不同航空公司划拨行李通道,参照地面车辆道路交通行驶。

(西安咸阳机场未来东航站楼示意图)

第二道防线的第三层级防范是在航站楼入口采用具有人脸比对的实名制核验设备,重点检查预警人员;采用太赫兹安检设备,实现人员无停留爆炸物品探测。

同时,在航站楼综合体、交通换乘中心、铁路站综合体、停车楼综合体、商务办公楼等与空侧相连的楼宇的入口,应用生物识别、爆炸物痕量检测,重点检查预警人员,剔除爆炸物风险。

第四层级防范是在停车场入口处重点检查预警车辆、人员。可采用整车X射线检查设备,实现车辆在通行过程中完成X射线扫描,剔除违禁、危险品。

第五层级防范主要以地下轨道交通系统的出口、即进入航站楼的站点位置,在地下出站口位置进行安保检查,采用生物识别技术、爆炸物探测设备等重点检查预警人员,剔除爆炸物风险。为了增强系统未来的可拓展性,此处应预留X射线设备、CT设备等配套接口。

第六层级防范主要针对航站楼内的公共区域,目的在于定位追踪预警人员。

在公共区域设置全覆盖视频监控,采集人脸信息进行生物识别,并分析人员的异常运动轨迹,针对行为异常人员、无主行李及可疑物品进行探测。在卫生间、母婴室等视频监控无法覆盖的空间,安装语音识别设备,以识别敏感关键词。

经过上述两道防线,针对高危对象的排查已经基本完成,并剔除了涉恐物品风险,而其他非预警对象也已经剔除了爆炸物风险,此时的旅客基本可视为“准安全”旅客。

第三道防线——安检区域防范。

防控区域包括:航空器客舱、货舱、登机口。目的在于彻底剔除禁止进入航空器客舱、货舱的违禁物品,并对重点关注人员进行重点检查。在技术支撑上主要采用毫米波、太赫兹安检设备和双视角X射线、CT安检设备。

第三道防线的第七层级防范区域为货舱,杜绝违禁品进入货舱。主要考虑对行李货物标签加注电子标签,该电子标签实现任意位置扫描便可获知行李的离港关联信息,实现对”沉默旅客“的跟踪管理。

第八层级防范区域为客舱,杜绝违禁品进入客舱。主要采用AB门身份核验拦截设备(厂商根据西安咸阳机场的思路和需求进行设计)。

该AB门身份核验拦截设备一是实现安检口的证件、机票自动核验,并对核实无误的旅客在其机票上自动盖验讫章;二是在A门与B门之间形成了隔离区域,以拦截预警旅客。

同时,在安检通道里设置毫米波安检门、手提行李CT机及双视角X射线设备等。
第九层级防范区域为登机口,采用单人单向通行闸门,防止冲闯。闸门以封闭式为主,与登机口紧密联接。

第四道防线——航空器区域防范。

目的在于对航空器形成主动式、立体防护。防护范围包括:飞行区道口、飞行区围界。现有支撑技术为:热成像、激光、雷达、整车X射线检查、安保信息系统等。

第四道防线的第十层级防范以飞行区道口为主,以前移防范关口为手段。通过在道口前30米处安装车牌扫描,在前20米处设置卡口阻车系统,在道口处设置整车X射线检查设备为主。

第十一层级防范重点是飞行区围界,通过热成像、激光、雷达等技术探测飞行区外围异常车辆与人员,将防范关口前移。

其中,二维防范技术以激光、智能视频为主,形成平面防控;三维防范技术以雷达和感知热成像技术为主,形成上下左右、四面八方的立体感知系统。当然,三维防范技术是较为先进的一种防范手段。

第十二层级防范在于机坪监护,以形成对航空器的立体防护。主要采用”无线芯片“定位技术,对工作人员进行日常管理、应急调配。通过后台,我们可以看到现场工作人员的分布情况,在突发事件时,我们可以实现紧急集结,迅速调配。

以上四道防线十二层级防范构成了分级安保的设想,在此基础上,集成户籍信息、布控信息、订票信息、购物信息等,将所有的安保信息资源汇总,便形成了机场整体安保管控信息系统,实现智慧安保的管控。

分散式安检模式思考

目前,机场均为集中式安检,分散式安检主要是采取单个登机口一个安检区或三至五个登机口一个安检区的安检模式。

相较于集中式安检,分散式安检模式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

第一,对旅客的影响和航空公司的影响。

分散式安检将大大节约旅客的时间。对于安检时发现不能随身携带的行李物品、要办理托运手续的旅客,需考虑托运柜台设置的位置等,提高便利性。

而对于中转旅客,如转换登机口,需要在中转地机场进行第二次安检。

对航空公司则基本无影响。

第二,对商业的影响。

同等商业面积下,分散式安检的商业价值较高。经初步测算,分散式安检较集中式安检多释放35%的商业面积。以一座10万平米的候机楼为例,采用分散式安检后,商业面积释放35%,将增加3.5万平米,如商业收益为每平米100元,年商业收益将增加350万元;同时,按照迎送人员与旅客1.5:1的比例测算,年吞吐量1000万人次的机场,将增加1500万人次(迎送人员在集中安检模式下无法进入隔离区的商业区域消费),如商业收益为10元每人,年商业收益将增加1.5亿。

此外,分散式安检模式对于商户将更为便捷,例如减少商户日常进货手续,包括安检及办理通行证。

第三,对投资的影响。

对于机场来说,关心的是投入产出比,分散式安检虽然会扩大收益,但也会增加很多投入,比如说在安检通道和设备配置方面,分散式安检所需要的通道面积约为集中式安检的1.7倍,设备约为1.5倍。

同时,分散式安检模式会导致机场安检人力的投入接近翻倍。如果未来有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可以支撑安检通道放行效率提升的话,人力的投入将会有一定的压缩空间。

第四,法规政策影响。

现行的民航安保及安检标准规定在某些情况下,不适用于分散式安检模式,为此,希望局方即将出台的标准法规可以对分散式安检模式给予一定的考虑。

一是,与安检工作区相配套的规定。建议4个安检区设1个安检值班室,相邻区域实现功能共享。

二是,人员配制岗位定员人数问题。由于分散式安检的通道平均开放率(Ptd)较低,旅客安全检查通道年平均实际工作日长度较短,如采取现行标准的定员总人数方式,会导致调配难度大,难以满足实际需求,为此,建议分散式安检人力配置按照通道数量配置。

三是,安检的开放时间。分散式安检的开放时间将晚于乘机手续柜台的开放时间,在开放时间上需进行调整。

四是,候机楼座椅数量。按照每3个登机口为独立候机区域,则每个空侧候机区至少需450㎡,座位315个。由于分散式安检因旅客候机时间短,候机区停留人数少,需降低面积和座位的标准。

第五,对于安保的影响。

这是最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可能造成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一是安保事件处理时间缩短。由于分散式安检公共区域面积扩大,机场安保缓冲区缩小,公共区域距离安保核心保卫目标“航空器”的距离缩短,在发生突发事件时的处置有较大局限性。

二是危险品处置程序。安检关口后退至登机区域后,在安检环节查获的爆炸品等危险品的处置需要考虑快速转移处置。

三是发生火灾、爆炸、地震等灾害时的疏散组织难度增大。需要部分陆侧人员向空侧疏散,疏散后的清场组织相对困难。

四是分散式安检带来航站楼内的人群增长引发的问题。楼内面积以旅客吞吐量和高峰小时旅客量为主要参数进行设计,消防通道、安全门等基础的设施设备,都需要进一步测算。

针对上述分散式安检模式对机场安保带来的影响,我们考虑的应对措施,即基于上述四道防线和十二层级防范基础上的实施的分级安保管理。包括:

一、在航站楼出入口启用实名制管理措施;

二、在航站楼出入口安装危爆品远程探测设备;

三、增配相应的公安人员和配套设施;

四、通过防爆玻璃墙、双道门禁等加强登机口区域面向空侧的防护措施;

五、提前考虑防爆物处置程序、灾害应急措施等各类安保突发情况;

六、通过信息告知、航延服务集中区等将航延引起的群体事件概率降到最低。

此外,还有一个比较大胆的设想,但未必能实现,比如把安检通道放在廊桥上,这样便会大大节约航站楼对旅客的服务面积。由于廊桥的面积制约,安检设备的外观最好能够缩小化,比如悬挂式设备等。

来源:机场安全  微信订阅号

Related posts

首都机场:又是一年迁徙季 鸟击防范正当时

一潼

带你探访大兴机场背后的“大智慧”

一潼

用新技术展开运行之翼——基于全生命周期的飞行签派员资质管理系统的研究分析

一潼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