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检防爆 热点透析 访谈

安检信息技术与大数据应用探讨

主持人

中国民用机场协会安全安保委员会副秘书长李谨先生

嘉宾:

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安保所武卫博士

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有限公司安检保卫部助理钱峰先生

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安检技术事业部研究员李东先生

华讯方舟科技有限公司太赫兹光谱与成像事业部项目负责人祁春超博士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张洋女士

    

李谨:非常荣幸参加安检信息技术与大数据应用话题圆桌讨论,我个人认为这一话题比较重要。

机场每天都生产制造着大量的数据信息,包括旅客货物等等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数据信息、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作用是非常关键的,为此,近年来国内各机场在安检信息化和大数据应用上一直呈现积极探索的态势民航局公安局曾经也下发了关于安保情报信息建设的规划文件,这实际上就是机场大数据建设比较强的依据之一因为情报信息是民航大数据的合理有效运用。

我想首先邀请台上的嘉宾,安检信息技术和大数据的关系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首先请航科院安保所的武卫博士谈谈

武卫:我从本职工作上来谈谈对大数据的认识,民航即将发布的新版7003号标准(《民用航空运输机场安全保卫设施建设标准》)来说,里面涵盖了安保信息系统项内容并融入了安检设备定检、围界、视频监控等机场安保设备及系统的各种信息。目前,安保信息系统正准备在西北地区开展,做好后会推广到全国的机场。这项目的目的在于能够让机场方、局方在后台上就能够了解机场的具体情况,到现场有一个闻识相符的感觉提高局方监管的效率,提升机场质量管控的手段。我认为这就是大数据的一个充分利用。

民航十三五的工作方向来看,未来局方将加强对机场安保设施的管理所以说,从今年开始,我们航科院也要开始利用大数据的手段,并利用局方建的信息系统,收集安保设施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在建设验收方面存在的问题以便作为民航安保标准修订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为机场大数据和信息技术应用的政策层面扫清障碍。

李谨:作为机场来说,设施设备众多,如何理是个大问题,比如:设备定检日期、日常运行状况、维修保养等目前都没有利用数据进行统计、汇总、分析,武博士刚刚从“大数据如何管设施设备方面进行了分析这未来也将机场努力的方向之一。接下来请公安部一所的李东研究员,谈一下见解。

李东:这个题目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信息技术,一个是大数据,如果转为英文缩写,就是IT和DT(big data)可以说现在只要大家谈到IT那就是这两个T

不光安检领域,全球都在思考如何从IT发展向DT安检是民航安保行业中的第一个信息系统向DT发展是趋势是未来。两者之间的关系我认为可以这样形容,一个顶天,一个立地。IT是立地的,DT顶天的IT是现在,DT是未来。

公安部一所从事安检技术多年,在IT方面一直在为机场提供服务,并已经形成了较完整的解决方案,无论从行检、旅检、货检,还系统来讲都有了很大的建树。在DT领域的话,放到第二轮再加以讨论。

下面邀请南京禄口机场安检保卫部助理钱峰先生谈谈钱峰也是民航局安检的技术专家。

钱峰:对于机场来说,到了一定规模后,安检通道不可能无限度增加,同时,受检人受检行李越来越多。所以,安检人员如何更加高效,如何更加有效管控,就是个问题。原来安检工作都是依靠经验化的管理方式随着人员、设备增加,方方面面的要求提高以后,传统依靠经验化的粗放型管理就不适应发展要求,那么向精细化管理方面发展就是我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方式就要充分依靠信息化手段,对数据进行采集,对海量数据定期分析,从多个方面进行关联,提升效率。

实事求是说,在此方面我们了很多探索,我们认为安检在信息化、在大数据上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目前,我们充分地运用了可利用资源,实现了现场管控、人员生产效率保障等。但光凭单一机场安检自身以及设备提供的信息数据不足以支撑未来发展的要求,一定要跟相关的其他数据关联起来才可以实现。比如:离港数据航班信息数据兄弟机场之间安保信息,如果可以有效高效关联,对民航安全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

目前,从保障上来讲通过对人员的监控可以使得我们以实际旅客数据为依据合理分配工作人员资源;通过对设备监控,可以为我们合理制定维保关联同时,依托其他的平台,对每天的航班及相关情况做更加细致研判包括时间天气原因、特殊航班保障旅客增长等进行有效的预控、管控,以便实时开启通道控制流速等。

当然了,我们运用信息化、大数据也是刚刚才开始,需要很多方面的支撑,希望各个领导,各位专家,给我们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钱峰先生介绍了南京禄口目前合理运用信息数据手段实现了安全管理从经验型向精细化转变的思路。的确如此,民航局在做SeMS指南的时候,里面专门提到了信息是体系运行的驱动力这一概念如果没有信息,整个SeMS体系就停留在纸面上而落到实处就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信息支撑整个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这将是我们今后比较重要的工作。接下来我们请华讯方舟的祁春超博士谈谈看法。

祁春超:首先,我想先介绍一下华讯公司的情况华讯方舟是一家上市民营公司,总部在深圳,有两大战略发展方向,一是卫星通信领域二是太赫兹领域目前,公司每年增长的速度保持在200%以上去年销售额达到了100多亿元;预计到2020年公司总营业额要突破1000亿其中,微波高频模组全部出口欧洲,每年销售额50多亿,军工销售额20多亿另外就是太赫兹技术的销售额。

卫星通信领域,计划于2018年在非洲发射第一颗高轨卫星。在太赫兹领域,我们的目标是NO.1民航领域,我们主要服务于太赫兹人体安检技术及设备目前,太赫兹技术领域我们已经参与了深圳市和广东省的标准;而太赫兹人体安检技术在国内民航还没有标准可依,我们期待可以参与其中。同时,我们希望可以联合国内的安检企业一起制订相关标准。希望民航各位领导能够给予民族企业支持。

谢谢祁春超博士,关于太赫兹人体安检设备的准入问题,的确是现在机场应用面临的一个难题希望相关标准尽快出台完善。接下来请同方威视的张洋总监谈对信息和大数据方面的见解。

张洋:主持人好,各位专家好,今天我们讨论主题是安检信息技术和大数据的应用应用的方向在于机场安全领域,我认为这涉及到大数据的来源问题,以及如何应用的问题。所以厂商的角度来介绍下

首先在数据的获取上。我有两个建议,一是对进出航站楼的人进行数据获取;二是进入机坪通道的车辆信息进行获取。

目前,安检在全社会都引发了广泛地、高度重视,民航是所有行业中安检做得最棒的领域通过近段时间的安全事件来分析,目前,机场在人员安检和行李安检方面已经非常完备了但是对于恐怖分子或者极端个人行为来说他们有可能把着眼点放到了航站楼的公共区域,因为这个区域是他有机可乘的地方。

机场的航站楼作为一个现代城市综合体,又作为立体化交通综合体,面积越建越大,功能越来越多,发展越来越完善,可以在航站楼乘机、接送旅客、购物那么,进入航站楼的时候,是要有对人员信息进行判定和把控我认为这块可以成为机场获取数据源的一个重要方式。同时,也有必要进行一个判断。

另外,机场的机坪是重要区域,都有围界管控,但在机坪进出通道上对车辆信息的管控,还有待加强。

目前,机场对于进出机坪车辆的管理大多采用签订安全协议的方式,在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这些车辆也有可能是危险源。同方威视在车辆包括进机坪工程车辆检查方面,也有很多的技术积累包括对车辆数据信息的管控

而在大数据的利用方面,我们公司实际上已经在人员身份验证领域做了一些技术储备,包括可以与公安系统联网的人证核验设备,应用后机场可以在旅客进入航站楼时就能够识别其身份了。

去年9.3阅兵所有进京的安检站都使用了这套身份核验的设备,目前也有很多安检站都在使用这套设备我们希望能和机场用户一起努力把大数据真正的共享起来。

总刚才提到利用机坪车辆管理和公共区域旅客身份核验来获取大数据这的确可能是机场今后一段时间要考虑的问题特别是候机楼的公共区域可以通过设备或者软件,提前预判进入机场人员的信息。希望在预判信息的同时科研单位也可以开发出更多的分析类软件,比如:自动识别可疑行为旅客等

我们刚刚探讨了安检信息技术和大数据的关系,各位嘉宾都说了自己的观点。我也想请各位嘉宾谈一谈,在安检信息技术和大数据的应用上,我们面临哪些机遇,也就是说我们为什么要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这些东西如果运用到机场,会给机场带来哪些好处

武卫:大数据的应用,我的理解就是在机场的安保领域可以做到“情报引领的效果。

前几年做新一代机场安保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就涉及到“情报引领这一概念,比方说可疑人员的筛查,可以在购票环节或者进入航站楼出入口的环节进行预先筛查比如:在购票环节实现身份证信息核对在航站楼出入口进行人脸识别判断

新编制的7003号标准是对航站楼出入口做了特别规定,要求出入口的视频一定要能看清楚人脸。对机场来说,机场的规模不同,财力也不一样,未来有些机场可能会对人脸识别设备进行大量应用

此外,在对旅客的分类安检方面,国外进行了大量探索,国内也讨论过次,但在政策各方面实现上还是有一定困难。

目前民航公安局在推信息建设,包括根据对旅客的风险分析配备航空器上的空警数量,也是一个应用大数据的过程

可以说,大数据的有效应用,对机场安保资源的合理配备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可以把有限安保资源调配到更需要的地方去。

谢谢武博士。武博士是新版7003标准的主编,刚刚提到人脸识别系统其实已经隐含告诉我们机场要用大数据了各位厂家科研单位要做好准备,回去一定要好好了解下7003号标准。接下来有请钱峰谈一谈。

钱峰:在大数据的应用上,我认为,首先,个民航安全大数据领域,首要点就是信息共享,因为信息共享后我们可以更好地判断。比如:现在民航针对旅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的黑名单制度,现在各个机场都在执行,可以把全国黑名单旅客信息联网,这样机场就可以对这些人群进行重点关注。而且这样的管理方式可以为分级安检进行铺垫。

其次,作为具体机场,不可能无限制增加人或者设备,所以大数据对于人力资源的高效运用是很重要的依据。比如,以往我们增加人或设备都是根据感觉判断,现在就通过统计旅客流量、旅客增长率、旅客高峰值与低峰值、安检通道的数量、通行速度等数据,进行人机配比的优化,同时,也作为员工数量的增加或减少的可靠依据。

第三,机场大数据的另外一个应用与发展趋势,我认为就是对所有设备的管理运行,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安全链。

钱总从大数据在安全管理领域的应用进行了介绍,的确如此,目前,我们很多机场与机场之间,机场与航空公司之间,信息不共享、情报不互通,你发生什么问题我不知道,我发生什么问题你也不知道,导致大家可能因为一件事而不停地出错,而数据信息联通后,大家都可以及时地了解共享信息,从而实现更好地安全管理提升。

接下来请李东研究员谈一谈您对这方面的一些见解。

李东:今天大数据已经不是一个技术概念了,已经深入到整个社会安全、商业模型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了。根据业界的定义,大数据就是目前我们在思路上体量上技术已经不能处理它,无法对付它了,需要找出新的解决方案,从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储存数据可视化显示等各个环节考虑,从而找出解决方案。大数据的特点就是数据量大、运算速度快、数据多样性、数据价值。

首先,数据量基本上达到TB级或者PB级,称为大数据根据目前一个大型机场部署的视频监控系统3个月的存储时间来看已经达到了TB级的数据量。如果把中国200多个机场数据加起来,有可能达到PB级数据量可以实现一个超大规模的运用。

第二点是快就是数据的快速处理技术。

第三数据多样性包括文本数据图像数据等。目前,各个设备厂家的接口协议标准都不相同,在各个系统的互联互通上还存在很多障碍

第四点数据价值哪些是有用数据,哪些数据是无用数据。

其实大数据基本暴露了当前物联网技术和云端技术热门话题。其实就是把数据从最底层设备感知开始收集然后传输、存储、数据处理我们要的是最终数据的处理结果。为此,要想把大数据做好、根固,就要把最底层的感知设备做好。比如一颗树,我们要想获得更多的果实,我们就要把树根栽好,才能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才能够把大数据的价值真正掌握在手里。

谢谢李东研究员。接下来我们请祁春超博士,再谈谈您的观点。

祁春超:我谈一下个人的想法。大数据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快捷能够处理大量的信息,显示给我们所需要的。其应用不仅在民航领域目前很多正在建设的城市就是依靠大数据来实现的,在这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顶层设计所以,对于民航来说顶层设计也是十分必须的。如果从局部做,不利于未来的整体布局,也会导致重复性投入等问题,所以希望民航可以制定一个标准,大家统一按照标准推进。

此外,就是整合系统资源的问题,比如安检系统、生物识别系统等多系统的联动整合等

张洋:对于安全而言,我觉得大数据最大的贡献应该是对不同风险级别的人采取不同级别的安检刚刚钱总讲,机场安检人员安检设施都不可能无限制膨胀无限制增而面对日益增长的旅客数量,如何利用好手头现有资源,并做到完备的安全保障,这是大数据对安全做的最重要的贡献。

目前,从安检设备的技术到安检信息系统的技术,包括旅检、货检实际上已经具备了。同时,机场其它安保设施设备在技术层面也已经具备了,关键就是信息输入,也就是所谓大数据应用

在信息输入方面,我们可以公共资源获取,比如公安资源或者未来国家可能会成立公民信用资源等数据资源。作为设备厂商,我们也正在积极朝这一方向努力。每天有很多旅客经过我们设备的检查,那我们是否可以在旅客通过设备的时候进行关联数据的捆绑?从而实现对旅客级别的控制。比如,某个旅客喜欢抽烟喜欢带打火机,我们从安检数据上就可以进行判断,然后把信息传送到安检人员这位旅客有携带打火机的习惯当这位旅客再次乘坐飞机时就可以对他有针对性的检查。也就是大数据获取之后,如何把结果送到现在的应用场景我们未来的方向,谢谢。

谢谢张总的确如此,数据的有效信息只有利用起来才有价值。刚才各位嘉宾谈了大数据应用好处,那么,现在我们安检信息包括大数据在应用当中还有哪些问题困难,或者是瓶颈有待解决的?请各位嘉宾谈一谈看法。    

武卫:目前,公安部于数据有一个说法是应采尽采特别是《反恐法》要求机场作为要害部门,视频监控要保存90天,但这就涉及到数据存储空间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成本投入问题目前,我正在整理全行业的意见,我们想给局方提建议,能把机场不同地点不同部位,根据其重要性进行区分对待;另外,存储时间能否调整为30天。

第二点,数据价值的有效利用。机场安保设施设备管理的角度来说,如何通过这些数据为政策制定或修订提供必要性决策依据,这是我们后面要进行思考的问题。

第三点为机场提供产品质量服务。目前,机场建设招投标很多的情况是低价中标,但低价中标就涉及到产品质量问题。机场自身也表示,低价设备用一年,保质期过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都会出现希望局方发布个产品质量的白皮书或者黑皮书供采购时参考,把低价产品给提前排除。而在此方面,我们认为通过对机场安保设施的运行质量的数据收集,完全可以解决。通过设备运行数据机场就可以判断产品质量,从而为未来的招投标工作提供决策依据。这就是安保设施大数据的实际使用价值

武博士提到的难点的确是机场实际运行存在的问题,就是说哪些数据要收集哪些数据要分析,包括刚才提到安保设施低价中标的问题,作为局方来说,没有一个指导,这可能都是在数据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下面请钱峰再谈一谈。

钱峰:现在我们觉得大数据的运用确实遇到一些困惑和难题,刚刚祁博士说的顶层规划的问题。目前,在整个政策层面或者在标准层面上存在一些滞后,或者没有完全跟上的问题缺少统一规划比如说情报信息系统。作为基层来说,没有统一规划,就缺乏建设资金,因为信息建设需要资金投入的,就得不断地动员老板出资建设。

当然在信息化、大数据上,我们还有很多路要走,我们也希望专业的事情由专业的人去做,民航有特殊性,有些信息不能完全对外,作为民航安全工作的从业人员义不容辞扛起这个责任,未来我们会民航局推动民航安全发展的公司进行合作,谢谢。

谢谢钱主任。钱主任提到的问题都是目前机场面临同样的问题,希望在座的各位共同来解决这问题。李东研究员再谈一谈您的见解。

李东:谢谢主持人对这个话题的有效牵引,正是我想谈的话题。刚才我谈到了大数据的正面作用,不妨谈谈负面。大数据风险分析也存在几个特点首先有句话叫得数据者得天下,这句话正面思想是价值,但负面是独大什么事一独大之后就把控整个价值定价体系,就有可能像百度竞价排序的问题发生。我们欢迎大,但是我们警惕独大。

第二速度目前,中国的网速又慢又贵,大数据最终要依靠信息化基础,所以如何把网速带宽提上去,把费用降下来,才能支撑。

第三,大数据最头疼的事情就是数据多样性,不同厂家不同的数据源不同格式不同结构非结构化等等这使得在信息化整合层面处处是坎儿,步步惊心。

第四,数据的高保真,配合价值的参与数据采完之后能不能真实呈现原来真实的面貌,百度给我们做了非常负面的案例。所以,利大于弊,大数据毕竟还是趋势,所以我们要把弊尽量抑制,利尽量扩大。

事实上,安检真正的目标不是物,而是通过对物的探测实现对危险人物的防范。安检整个领域几十年来一直在开发各种技术,来应对出现的各种危机现在出现了毫米波技术、太赫兹技术;但爆炸物也层出不穷。万一未来出现生物武器攻击化学武器攻击怎么办可以说危险品千差万别,但是有一个东西是共性的,就是犯罪的意念犯罪企图听起来这是不可感知,其实我们还是可以有一些方法去感知,我们可以从社会属性方面进行感知,从生理属性进行感知。

目前,美国已经开始在着手做社会属性了,这个社会属性就是为了把公民进行分类管理,判定为安全公民性质,从银行、社会信用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如果是安全社会公民,发一个已知旅客号码去年年底,美国12家航空公司已经接受了旅客号码为安全公民,从而对旅客进行分级管理,安检时就可以走快速通道,要是认为不安全的公司就走常规安检,花时间特别长。

其实中国有大量的征信系统分布在公安、海关、保险、银行、医疗、运输等领域,但是没有一个部门来统筹协调

另一方面,通过对身份证、护照、人像比对,仅仅利用身份信息识别判断的一种方面,而从属性上我们可以感知更深层的东西,比如:人脸的微表情,肢体的动作,以及体温变化出汗社会属性和生理属性发生突变了,这就是一个不正常的信号了,这种对象需要我们控制的。

尽管“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发现危险品我们就认为是威胁,不断地开发各种标准各种技术各种检查手段去抑制它,这是没有问题,但这始终不是终极解决方案终极解决方案还是要利用各种各样信息技术大数据真正的犯罪企图给控制住感知到提前预警

过去我们习惯地称机场安检叫安检线,这条线可以前推,可以后移,只要有了社会属性,我们完全可以实现,甚至跨国境实现。比如美国如果有一个完整旅客出行信息记录,就可以和中国进行交换,总之,我们有很多工作要做。

谢谢李东对大数据的高见,包括引用美国做法,我们都可以借鉴。

张洋:其实刚刚的讨论已经十分充分只是大数据实施过程中遇到来自各个部门的信息共享不充分。

同方威视作为一个全球性公司,从全球视界来看,分级安检在美国推进的更快,或者已经实现这种策略因为其数据的积累已经非常充分了国内民航在这一领域也需要数据积累的过程,甚至一个碰撞的过程。所以我认为今天我们借着第四届中国机场安全(安保)大会的平台,借着与会的机场用户,以及厂商共同努力,当然也需要局方的牵头可以尽快地制订与完善民航基于大数据的标准,包括整合大数据提供部门和单位资源,对整个民航的数据应用将会是巨大地推动作用。

谢谢张总。今天这个圆桌会议,大家对于安检信息技术和大数据的应用,谈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数据运用的好处,以及数据运用当中的困难和解决方法也谈了自己的观点,期待通过今天的讨论可以促进机场乃至民航大数据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感谢

【文章根据第四届中国机场安全(安保)大会现场速记整理,如有不当,还请随时联系】

~欢迎关注“机场安全”微信订阅号~

来源:“机场安全”微信订阅号

Related posts

CIP-300实时图像探测整车

赵辛

评论:“套延误险”不是“薅羊毛”那么简单

一潼

2022年中国无人机自动飞行系统与自动机场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分析

一潼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