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 技术应用 智慧机场 访谈

平安民航,智慧机场

Image default

——北京中航弱电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詹晓东

 

北京中航弱电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詹晓东


智慧机场引领智慧行业发展

       智慧化发展是一个很前沿的概念,IBM2008年提出的智慧地球的概念后,出现了智慧校园、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等。目前这个概念风声水起,应该说对智能化行业带来了好时代,但是对于一个业内工作人员来说,也是一个充满困惑的时代。

之所以说存在困惑,在这么一个大发展机遇面前,做起来并没有想象那么得心应手。我这里举一个智慧区县的实施样本,我们从规划设计阶段就一直参与其中,按照一般的项目实施步骤——规划设计、详细设计、项目实施三个阶段来看,规划设计主要工作是规划全局目标,制定整个平台的规划;详细设计就是分步、分区块;项目实施之两大块,按需采购,按图施工。其中,显然是规划设计难度最高,因为它要做顶层设计,要确定整体目标和功能模块,而详细设计阶段需要做的就是按部就班的工作。但是在前提操作过程中,规划设计最容易,因为规划设计主要是跟行政区划主要领导汇报,领导主要关注点是否先进,是否有宣传亮点。但是后续详细设计和项目实施中就会比较困难。

在规划设计中,往往规划需要相应的层级去决策系统,但连这个都基本上做不到,为此也就很难上升到智慧城市的高度。实际上,我们现在城市管理的实际操作中本身就缺乏一个清晰的决策程序、决策依据。同时,我们的计算机系统能提供什么决策支持系统呢?在这方面真正做到的软件产品找不到。而在投资规模上,往往在规划设计阶段领导拍板,投资很大。但到详细设计阶段,一方面由于投资的控制,另一方面可实现程度没有预想那么高,投资自然缩减。我举这个例子就是想说明,目前智慧城市建设的社会基础远不扎实。

我们自己对智慧化发展有一些自己的认识,智慧化的核心应该是数据采集、共享、处理和使用。智慧化工作最大限度整合现有资源,智慧化现在最大的难点和障碍就是资源整合,不仅仅是信息资源整合,也包括信息资源之外的执行和响应资源整合。智慧化不是标准,是一个发展趋势,目前没有一个现成的标准,应用层的高端应用严重匮乏,这两点严重制约智慧城市发展。正因为有这样的难点,智慧化的合理途径就是分区块、分条线分布发展。在空间和时间上看,如果智慧小区、智慧医院、智慧学校、智慧厂区,包括我们智慧机场,智慧车站等等逐渐发展完善,也许才可以真正看到智慧城市的雏形。

智慧机场的发展显著高于智慧城市的一般发展水平。

首先民航业对信息化的高要求是主要原因。民航和金融业是国内在信息化方向走得最早,发展最快的两大行业。另外机场信息建设部门较高业务水平也是主要原因。这个由中国民航和中国机场几十年高速发展带来的。机场从业人员和旅客的接受能力和使用水平也是一个原因,机场引导了其他行业和智慧化发展,我们也做过高铁和车站项目,可以很深刻感受到,高铁车站弱电系统对我们机场弱电系统的借鉴和学习。最后,机场作为企业相对于政府的市场化视角更科学。机场作为企业,更在意投资的有效性。以上决定了智慧化发展的各个子领域中的佼佼者。

智慧机场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应该是沿着深度、广度、精度、内在联合和关联四个纬度。信息系统作为机场核心运营管理系统,对整个机场生产运营调度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但是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它一般都部署到电脑端,在保障部门间分派主要是通过对讲机、电话,在大量飞机延误时调度难度加大。我们近期在国内一个省会机场配合业主实施一个改造项目,增加了移动手持移动终端。

第二是广度,横向的扩大智慧系统覆盖范围。目前机场智慧化应用对机场营运、管理、使用关注比较多,但对旅客关注比较少,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与旅客相关的智慧型应用更多集中在大数据应用方向,这个需要机场、航空公司,和机场相关业务部门之间数据要真正实现共享。

第三是精度,就是把已有的系统做精做细。内部融合与关联,最突出的例子就是暖通、照明与航班信息系统集成。在机场能源消耗成本中,暖通和照明是两个大头,如果能与航班信息资源分配结合起来,这个就非常容易。但是现在做的效果非常好的很少见。这个主要还是跟整个建筑工程的先期设计有关,包括设计是否有利于调控,照明的回路设计是否按照智能控制方式预留和预设。强弱电脱节,设备与弱电脱节是目前施工中较多的现象。这个以后会有较多的工作要做。

安防是智慧机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机场安防是智慧机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做过很多安防项目,包括安防项目在内的弱电项目,但没有一个像机场安防这样具有如此鲜明特点的细分市场。首先,机场安防服务对象是使用者、监管者,必须把旅客考虑在内。第二,机场安防相对而言更多不是为了实时监测,它本身设计不是给人连续24小时不间断盯视,从某种意义上它更侧重于事后复核和取证,结合这个特点要特别重视存储的可靠性。今天很多技术专家都讲了一些新技术应用,可以以此作为切入点。关于存储的重视,不仅仅要重视存储的容量、性能,更要关心它的维护和管理。我们遇到过一个机场项目,800G以上的存储,只设计了一套磁盘阵列,我们当时就推荐使用多个存储方式,但是由于造价的原因没有得到设计院和院方支持。我们考虑再可靠的设备也会发生故障的概率,这种过渡集中的方式一旦主机发生故障,整个视频监控系统全部失效,失效时间取决于我们设备更换的时间。

      视频监控大容量高集中度,我们在几年前投标一个枢纽机场时,机场准备选用某个国际知名品牌,但因为那个平台在北京一个更大型地方项目中表现让我们见识到它潜在的威胁,所以我们最终要求该厂房采购国内大型机场经常使用的一套视频管理软件作为它的整体解决方案之一,从今后这几年国内机场视频监控工程实践看,我们当初这个决定是比较正确的选择。

      安防各系统的联动主要是指门禁、报警、消防与视频监控的联动。机场安防对这点要求比较高,这个也是行业监管的重点。

      行业监管标准的刚性化,局方处于安全管理需要,通过行业验收等等形式体现,我们曾经在多个机场包括骨干机场在设计时,发现设计院有部分不满足局方监管要求,我们一般提出设计变更,但是由于设计院从维护自身权威性,业主从控制工程造价考虑,有几次都是业主尊重设计院的意见维持原判,结果在验收时局方提出了强制性整改要求,这样的情况发生往往是由于设计院,不是我们民航系统专业设计院,他们对民航监管要求,对机场的安保业务流程不太熟悉,他们可能只是简单看到了比如说2004年民航航站楼闭路电视的规范,他们也无法掌握局方根据不同的变化提出的新的要求。

机场安防系统的长生命周期,它不仅仅是指产品可靠性,长的使用寿命,更多是指可扩展性,可升级。机场采扩建功能区变化非常非常多见,技术不断进步带来的产品更新也是时常发生,安防市场长生命周期不断适应业务发展中规模的延展和技术提升。

关于机场安防系统的思考

一、     建设与管理的结合。

目前建设相对重视一些,管理相对弱一些。我更多强调是包括一些建设,甚至建设前管理理念问题和管理模式问题。举个例子,现在的机场一般监控是大头,海关边检各自一个系统,以前安检是安检中心借用视频监控视频图像,现在的趋势是安检自己建立一套安检系统,在有些机场看到人力运输专门一个独立的监控系统。这里一定有一些重复建设的问题,有一些区域有两个部门都要看,但是都强调自己业务部门的保密性,不肯提供给外部门看,不得已自己都设立一个摄像机,这就出现了重复现象。我们呼吁还是在管理理念上做一些改进,统一在机场建设视频监管平台,并按照不同的权限划定范围。

二、     目标与现实的平衡。

目标可以适度调高,但不能与现实脱离平衡。我们向监管方呼吁,适当为机场建设方、使用方减低压力,为工程时间效果建立一个可计量的标准。

三、     功能与投入的匹配。

以数字摄像机为例,高清或者4K都已经实用化,但是适不适合在机场普遍推广是一个认真讨论的问题。我们认为在普通区域,普通应用场所是这个没有问题,是有意义的。但要充分考虑到普遍的推广到最后给存储带来的压力,由此带来的成本巨大提升,我们认为在功能与投入平衡上,要特别注意有限的资金投向,应该是投向风险发生概率大的方向,而不是风险概率小的方向。有限的资金投向应该投向风险投入的短板。

四、     先进与实用的统一。

再先进的技术一定要找到实际的需求作为突破口,比如说像图像分析报警,我们在不同项目按建设方要求做了很多尝试,经过实践证明有一些应用场景不适合。在机场一些特殊的应用,比如说行李传送封闭区域等,可以用摄像机视频报警把它封闭起来。比如说热成像技术,如果用来照射一些特殊情况下,在夜间热成像可以达到一个很好的效果。再比如说人脸识别,对于安检人员的上岗签到,对于机场服务人员身份验证可能更有价值。

对安防行业发展的建议

       前面说过机场安防是有一些特殊标准,最突出的特点对项目实施效果非常敏感,对实施项目的检验更为严谨。所以,第一个建议是企业一定要务实求真,减少不切实际的噱头。我们常常接触到很有个性的宣传,也许产品是好产品,但是过度宣传,反而让人无所适从,反而阻碍了先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说到云计算,机场视频监控它的两个特点绝对规模大,视频码所产生的视频传输压力远大于运算压力,因此云计算技术在视频监控上的应用一定要找到落到实处。

二、企业一定要找到准确的切入口。

客观的标识产品参数,产品标识上虚标的问题,在国内安防产品领域是比较普遍的,在机场行业里也不是如此,特别是有些细节已经成为了惯例,好象不按这个规则就无法参与竞争。有一些厂商给特定项目定制专门型号,所以我们公司内部也有一个惯例,在机场项目未列入厂家产品手册里面的产品一概不选择。还有规模比较大的厂家,他们不便于定制型号,但是我们遇到了他们专门修改产品手册,甚至还遇到了专门为了我们项目去修改官网上的技术参数,我们还要靠前后的截屏发现,或者依靠同一个厂家在国外销售的同一个产品参数来确定它的真实技术参数。这个跟我们市场竞争环境有关,也跟有些项目过分重视参数,而轻实用也有关系。但无论如何,这样的事情一旦在事后被发现,最终严重损害厂商自己的声誉。我们刚刚又遇到了一个典型案例,某个国际品牌在我们投标时书面承诺了可以满足我们一切竞标要求,由于我们第一次使用,所以按照我们惯例,中标后实施前做了一次模拟真实使用测试,他们不支持阻波,我们与厂家沟通,厂家说在他们国家他们都不用阻波。

三、要重视产品的开放与互联。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在这个时代好象很难看到哪个企业是靠自闭封锁垄断市场。这样的厂商比较典型的做法是主推自有的软硬件产品,带来的问题后期扩容往往只能接入他自己的产品,这样极大限制了业主的选择权。我们还有一个改扩建项目,在项目技术方案落实时,两个厂家联合给我们出具互联互通没有障碍,测试没有问题的承诺,结果在工程实施后,我们发现A家视频可以在B家视频平台上实时看,但是无法存储也无法回放,两个厂家均坚持自己符合28181互联标准。后来我们工程师与两家工程师现场测试,两家在各自视频协议上,都融进自家的独有技术处理方法。

在现在这个年代,谁都具有普遍的适应性,谁能成为百搭型的设备,谁就能成为更受环境的的厂家。只有整个行业健康发展,整个蛋糕变大变好,每个参与者才会得到真正的实惠。

   以上是我的发言,有不对的地方请大家原谅和包含!谢谢大家!

Related posts

2021年全国民航年中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一潼

民航西南局赴云南开展智慧民航建设专题调研

一潼

新基建为云南民航高质量发展打造数字引擎

一潼

Leave a Comment